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白癜风
白癜风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细胞减少或缺失而引起的色素脱失斑。病因不清,多数认为与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免疫异常有关[1];此外神经化学因素,血清铜离子降低及遗传因素也起一定作用。该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手段。本科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白癜风41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白癜风患者81例,均符合2003年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的白癜风临床分型诊断标准[2],寻常型75例,其中散在性25例,泛发性26例,局限性20例,肢端性4例;节断型6例。男38例,女43例;年龄18~67岁,平均27.7岁;病程2个月~5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寻常型38例:其中散在性13例,泛发性13例,局限性10例,肢端性2例;节断型3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18~67岁,平均25.7岁;病程3个月~5年。对照组40例,寻常型37例:其中散在性12例,泛发性13例,局限性10例,肢端性2例;节断型3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9~67岁,平均29.8岁;病程2个月~4.5年。两组患者疾病分型、病程、年龄、性别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口服协定中药方(鸡血藤30g,党参12g,制首乌12g,侧柏叶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当归12g,白芍12g,郁金12g,白蒺藜12g,防风10g)1剂/d,2次/d,强的松片10mg 1次/隔天,胸腺肽针20mg 肌注 1次/d,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再随访1个月后观察结果。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2片 3次/d 连用2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再随访1个月后观察结果。
1.3 疗效判断
根据判断标准[2]: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面积占皮损面积≥50%;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见表1。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有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白癜风是一种与多种因素有关的色素缺失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内的黑色素细胞减少或缺失。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多数认为与免疫异常,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有关,此外神经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如铜的缺乏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最新的全基因组扫描及候选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提示:该病可能为在多基因累加效应的基础上,同时有环境因素起作用[3,4],目前国内外方法虽多,但疗效差异很大。国外应用免疫疗法治疗白癜风收到一定的效果,Pasricha和Khaitan采用倍他米松小剂量激素疗法治疗40例白癜风[5],隔日中餐后单次5mg(相当强的松40mg)口服。治疗3~4周,7例显效,有效率达17.5%,但17例(42.5%)出现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食欲减退,头痛,一过性乏力,闭经等。有学者用胸腺因子D注射液10mg肌注[6],隔日1次,连续应用,一般3~5个月,最长疗程9个月,用药两个月无效者中止治疗。并配合0.2%倍他米松二甲基亚砜溶液局部外用,2次/d,结果痊愈32例,显效35例,有效率64.4%。中医认为白癜风是气虚血少,风邪外侵,闭阻皮肤血络,中医治则为益气养血,化湿祛风,方敏[7]用自拟基本方(生地30g,补骨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桔梗、淮牛膝各15g)水煎服,1剂/d,随证加减。同时配合中药浸剂(补骨脂、首乌、生姜各10g,墨旱莲15g,桂枝、当归、红花各5g,紫草15g。以高纯度米酒或优质白兰地密封避光浸泡1个月即可)外涂。共治疗40例白癜风,治愈22例,有效率55%。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率达73.2%,高于单用激素或胸腺肽,也高于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既可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长处,又可以减少激素的剂量及其产生的副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还观察到,病程短、局限性的散发性效果较好,而节段型的肢端性效果较差,有关白癜风的治疗和发病因素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
1 Kemp EH, waterman EA, Gawkrodger DJ, et al. Autoantibodies to tyrosinase-velated protein-1 detected in the sera of vitiligo patients using a quantitative radiobinding assay. Br J Dermatol, 1998,139:798~805.
2 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3 Arcos-Burgos M, Parodi E, Salgar M, et al. Vitiligo: complex segregation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alyses with respect to microsatellite loci spanning the HLA. Hum Genet, 2002,110:334~342.
4 Zhang XJ, Liu JB, Gui JP,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tic epidemiology and genetic models for vitiligo. J Am Acad Dermatol, 2004,51:383~390.
5 Pasricha JS,Khaitan BK. Oral mini-pulse therapy with betamethasone in vitiligo patients having extensive or fast-spreading disease.Int J Dermatol.1993,32(10):753~757.
6 朱文元. 白癜风与黄褐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07.
7 方敏. 中药内外合治白癜风40例.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