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肝炎低钠血症水平与预后的临床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建明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低钠血症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常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紊乱,并由此引起各种严重不良后果,低钾血症、水中毒等易引起临床医生重视,但低钠血症常未引起临床足够重视。低钠血症是指血钠低于正常水平,约135mmol/L而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视力模糊、嗜睡、昏迷、腱反射消失等。作者对2000至2006年本院住院的112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与预后的临床探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2例患者中男80例,女32例;年龄25~71岁。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肝性脑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低渗性脑病、感染中毒性脑病、脑炎、脑血管疾病、高渗性昏迷等疾病。均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本组患者轻度缺钠(血清钠130~135mmol/L)38例,中度缺钠(血清钠120~130mmol/L)50例,重度缺钠(血清钠<120mmol/L)24例。

  1.2   

  112例患者均常规给予甘草酸二铵针、还原性谷胱甘肽针、硫普罗宁针、苦黄针、促肝细胞生长素针等护肝降酶、退黄、促肝细胞生长等治疗,大部分患者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针等支持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予谷胺酸钠针、谷胺酸钾针、乙酰谷酰胺针、精氨酸针、乳果糖口服液等抗肝昏迷治疗,合并中等量以上腹水者予速尿片、速尿针、安体舒通片等利尿治疗,腹水消退不明显者给予抽放腹水治疗,少部分HBV-DNA阳性患者给予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韦酯片等抗病毒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用χ2检验。

  2  结果

    112例慢性重型肝炎不同程度血钠水平及预后情况见表1,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血钠水平与肝性脑病关系见表2。表1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血钠水平与其预后比较(略)表2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血钠水平与肝性脑病关系比较(略)

  3  讨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由于大量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病情严重,目前无特异有效的方法,故预后极差。目前对慢性重型肝炎仍以综合治疗为主,目的是减轻肝组织损伤,减少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低钠血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病情的和恶化。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于保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并降低病死率。慢性重型肝炎低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1)患者因素:进食少或人为限钠导致钠盐摄入不足,消化功能下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导致钠盐排出过多,此因素大部分患者均存在。(2)医源性因素:主要是使用利尿剂及抽放腹水等,此因素主要是存在于中晚期患者合并有中等量以上腹水。(3)激素水平改变:肝功能受损时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灭活下降致水钠潴留,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2]。(4)钠泵功能障碍,肝功能严重受损时Na+-K+-ATP酶功能障碍,使Na+从细胞内向细胞外释放减少,导致血钠降低[3]。(5)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受损则进一步加重低钠血症。

    慢性重型肝炎预后除与其原发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关关系外,本组资料显示,慢性重型肝炎不同血钠水平与其预后及肝性脑病的发生也存在显著相关性,低钠血症程度越重,预后越差,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也越高。故除积极加强原发病治疗外,应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低钠血症。积极处理低钠血症对于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防治肝性脑病有积极意义。适度补钠有利于腹水的消退,能增强利尿效果,血钠水平正常,能发挥最佳利尿效果[4,5]。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除有极明显的水钠潴留和(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外,其余患者均应合理补充钠盐,必要时可考虑给予3%的高渗性盐水滴注。当然也不能急于纠正,应循序渐进,以免引起中枢性脑桥脱髓鞘病变。

    由于低钠血症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及肝性脑病的发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故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足够重视,相关处理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探讨,以进一步提高救治慢性重型肝炎的水平。

【】
    1 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 高寿征. 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3.

  3 周艳贤,杨水平,陈德永,等.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14(2):122~123.

  4 Abraham A,Jacob CK.Severe hyponatre mia:current concepts o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Natt Med J India,2001,14:277~283.

  5 Borron G,Maggi A,Sangiovanni A,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hyponatre mia for the hospital outcome of cirrhotic patients. Dig liver Dis,2000,32:6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