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血管性痴呆74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程乐群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我国仅次于Alzheimer病,它是由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一种痴呆综合征。随着我国人的寿命不断增加,脑卒中发生率不断升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此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痛苦和困难,因此对此病的预防及预后的研究非常重要。现就本院74例血管性痴呆资料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至2006年10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经过筛选确定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4例,其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62~88岁(平均77岁);患有高血压病54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18例,高血脂10例;吸烟35例,长期饮酒12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2例,高中16例,初中17例,小学以下29例。有1次明确的脑梗死病史17例,2次或2次以上52例,脑出血4例,珠网膜下腔出血1例。均符合DSM-IV标准和NIMIDS-AIREN临床诊断可能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且病程大于3个月、有卒中史、卒中前无认知功能障碍,Hachinski缺血评分≥7分、MMSE评分12~24分、ADL评分21~75分,并排除其他引起痴呆的疾病,CT及MRI证实大脑半球及皮层下有缺血性或出血性病灶。

  1.2  临床表现 

  神经症状:偏瘫31例,偏身感觉障碍15例,失语13例,假性球麻痹10例,头疼、头晕16例,尿失禁9例。精神症状:记忆力障碍41例(其中定向力障碍32例),注意力减退23例,力下降35例,理解及感悟困难21例,幻觉、幻想11例,情感障碍19例,自知力缺乏12例,人格障碍20例,生活不能自理16例。

  1.3  辅助检查 

  均经一次以上头颅CT或MRI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及大小不等、部位不同的梗死灶,单发12例(额叶4例,颞叶3例,顶叶3例,小脑及海马回各2例),2个以上病灶62例(基底节区34例,丘脑、额叶、颞叶、枕叶、及顶叶28例,且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

  2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一种痴呆综合征。本组90%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说明老年人易发此病。脑卒中是痴呆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卒中后患痴呆的概率是非卒中人群的9倍[1]。美国NIH神经流行病学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存活患者中约26.3%并发痴呆[2]。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类型为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梗死的数目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同样体积的脑梗死(大面积梗死除外)只有呈多发性梗死时才会发生痴呆,这可能是多发病灶造成皮层下白质传导纤维损害与多处断裂,从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导致痴呆[3]。本组病例80%以上为多发性梗死,与相符。Liu等[1]指出梗死的面积与痴呆之间有高度相关性,痴呆组的梗死面积显著大于非痴呆组。本组16.2%单个梗死灶的血管性痴呆均为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梗死由于其区域内的脑功能代谢改变和血流灌注不足影响了皮质中枢之间、皮质与皮质下白质传导纤维之间的联系,这种多发累积性脑损害极易引起认知障碍[4],从而诱发痴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也与梗死部位有一定的关系,本组有34例(45.95%)在基底节区,而基底节区核与核之间,各核与皮层之间均有广泛的纤维联系,许多纤维与记忆及认知功能有关,如受破坏即可发生痴呆。另外,如颞叶皮层、海马回、丘脑、胼胝体等部位与记忆及认知功能也有关,即使梗死面积小亦会导致痴呆发生。


   
  本组患者绝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及脑萎缩。白质区域集中了学习记忆功能及与定相力有关的大量神经核团及神经纤维,一旦造成损害极易发生痴呆[5]。而高龄与高血压是白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故血管性痴呆多发于老年人。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尤其有多次卒中史患者。而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饮酒、肥胖等,这些也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因此降低或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就必须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以防止脑卒中的发生,积极和预防脑血管病,能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从本资料中也发现受程度越高的患者比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痴呆发生明显减少,教育对智能是较为敏感的影响因素,受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智能的衰退,对患者起预先保护作用[6]。
      
  目前对于老年性痴呆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痴呆一旦发生,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痴呆的核心症状),但是血管性痴呆是迄今为止唯一能防治的痴呆,只要对能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认真地加以预防,早期发现和尽早地积极有效治疗脑卒中,就能减少此病的发生或减轻痴呆的症状。

 

【】
    1 Tatemicho TK,Desmond DW,Mayeux R,et al.Dementia after stroke.Neurology,1992,42:1185~1193.

  2 陈俊抛,林煜,编. 痴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9.

  3 田晓彦,张春英,赵宏,等.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3):185.

  4 单培彦,王淑芝. 卒中后痴呆的发病机制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9,7(3):173~175.

  5 邵伟波,饶江,阎俊,等. 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探讨.疑难病杂志, 2002,(4):217~218.

  6 张国谨,赵增荣,编. 国外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北京: 医药出版社,200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