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血液透析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林荷芹 张春斐 高莉萍 

【关键词】  首次 血液透析 病人并发症 预防 护理

  首次血液透析病人由于临床症状重、病情不稳定和心理接受能力差等原因影响了透析的耐受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加强对首次血液透析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对于病人顺利度过诱导透析期,提高透析效果具有积极意义。现对210例首次血液透析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作一分析报道。

  1  临床资料
   
  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本院首次血液透析病人210例,其中男142例,女68例,年龄16~86岁(平均56岁);慢性肾功能衰竭19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9例。采用颈内静脉插管97例,股静脉插管70例,临时股静脉直接穿刺16例,桡动脉穿刺27例。均采用碳酸盐透析,聚酚膜透析器,血流量150~300ml/min。首次透析时间2~3h。发生低血压51例(24.2%),失衡综合征25例(11.9%),低血糖6例(2.8%),低氧血症5例(2.4%),凝血1例(0.5%)。

  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低血压  本组发生51例。首次透析低血压多发生在透析开始后半小时内,主要原因为病人心功能不稳定,血管反应性差,不适应体外循环,另外首次透析者多伴有酸中毒,酸中毒纠正后全身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透析过程中超滤过快,也可使血压下降。措施包括立即暂停脱水、减慢血流量、快速静滴生理盐水200~300 ml,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100~200 ml,一般数分钟即可恢复。预防对策包括透析前要充分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特别是容量负荷、心功能状况、血气分析结果等,对于心功能差者,即使水肿明显,首次超滤量也要控制在2000 ml以内,对酸中毒明显者透析的第一个小时给予5%碳酸氢钠250 ml缓慢静脉滴注,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对不耐受透析超滤者,可行单超。有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者 ,在透析开始0.5h内需输入白蛋白、血浆、血液等,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2  失衡综合征  本组发生25例。主要是因为在透析过程中,血中尿素下降比脑脊液中快 ,使脑脊液渗透压增高 ,水进入脑脊液引起脑水肿所致,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等。预防措施(包括透析开始前):(1)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对氮质血症显著和病情严重的病人,或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老年病人,可以考虑用血液滤过作为过渡,血液滤过对心血管影响较小,很少产生失衡综合征[1];(2)采取诱导透析,如使用小面积低效率透析器,短时透析(本组病人的透析时间均为2~3h),适当提高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等。诱导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透析效率,使机体内环境有个适应过程,以减少恶心、呕吐、抽搐、昏迷等所谓“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平稳过渡到透析,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高渗氯化钠,提高透析液的钠浓度可减轻症状;(4)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2.3  低血糖  本组发生6例。主要原因有透析后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减少,血糖利用增加,以致血糖降低,加上透析液不含葡萄糖,无糖透析使尿毒症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主要有心悸、出汗、表情淡漠、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昏迷等。临床表现有时与单纯的低血压或失衡综合征容易混淆。有的缺乏典型低血糖的临床症状,仅以昏迷、抽搐为首发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常被误诊[2]。预防和对策: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多数的低血糖症是可以预防的,透析过程中如果发生低血糖, 留取血标本的同时对症状轻且未发生昏迷可进食者,喂糖水或糖果。低血糖程度重,伴意识障碍者静脉注射50% 葡萄糖 20~40 ml, 一般经过处理会很快恢复。此类病人在接下来的透析治疗中及早做好预防:进行透析前适当进食,减少胰岛素和降糖药的用量,或暂停一次用药,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低,容易被忽视,不及时发现,预后严重。

  2.4  低氧血症  首次透析的低氧血症多发生在容量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的病人,一般经超滤脱水后改善,也有部分病人因超滤过快血压下降而加重低氧血症。须密切观察,必要时给面罩给氧或短时应用无创呼吸机。

  2.5  出血、凝血  本组1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危险因素。对凝血功能异常、出凝血时间延长者可给予无肝素透析。本组1例因凝血而中断透析。作者认为,透析前要充分评估凝血功能,对于既有出血倾向又处于高凝状态者,透析1~1.5h后更换一副透析器和透析管路,能保证3h无肝素体外循环。对高危出血如上消化道出血、手术后、外伤出血等病人应用枸橼酸抗凝。有报道[3],应用枸橼酸抗凝能维持血液净化体外循环,无副作用,简便安全,方法是应用血液保存液(1000ml内含枸橼酸钠22g),80~90滴/min,近血管通路输入。由于措施得当,本组无一例加重出血或死亡,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
    1 王质刚编. 血液净化学. 第2版. 北京:北京技术出版社,2003.135.

  2 张淑娟,徐茂波. 血液透析过程中19例低血糖误诊分析. 血液净化,2004,3(6):340.

  3 桂保松. 新型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中国血液净化,2002,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