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切除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20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
我科自1990~2005年对20例中段直肠癌患者行经腹切除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5岁,平均54岁。其中直肠腺癌17例,息肉恶变3例。按Dukes分期:A期16例,B期4例。肿瘤下缘距齿状线8~10 cm。癌肿及切除情况:本组癌肿下缘均位于腹膜返折部以下,其中16例术前有肠梗阻表现。术后吻合及腹部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证实20例所切下标本两端无癌细胞浸润。
1.2 手术方法 腹部手术中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手术方法基本相同,注意无菌操作和无肿瘤技术。区别在游离腹膜返折以下直肠时,于肿瘤下缘≥3 cm处下直角钳,其远端环行1周切断直肠的外层纵行肌纤维,继续游离直肠黏膜层达肛提肌的下方,切除直肠癌。
会阴部手术,充分扩肛,显露直肠断端,直肠和肛管后壁采用1/200000肾上腺素盐水溶液注入黏膜下层,使黏膜与内括约肌和直肠环肌分离,在齿状线上方1 cm横行切开黏膜,向上分离并将黏膜完全切除。
吻合前彻底冲洗盆腔后,用氟尿嘧啶500 mg浸泡盆腔,乙状结肠近端从直肠残存的肌鞘和肛管肌鞘拉出,用1号线行结肠肛管吻合术。再由腹部将直肠的肌鞘与结肠浆膜缝合,修复盆骶腹膜。骶前间隙置1根胶管引流,21 h拔除。新建肛管放1根包缠凡士林纱布的肛管,以便排气排液,3天后拔除。
1.3 并发症 轻度狭窄2例,肛门结肠黏膜轻度外翻2例。排便功能:优:14例(排便1~2次/d);良:6例(排便3~4次/d)。
1.4 随诊 术后满4年15例,生存14例,1例术后1年死于冠心病,4年生存率93%,3年生存率87%,2年生存率75%,2例因广泛转移死亡,1年生存率100%,吻合口无癌肿复发。
2 讨论
2.1 手术的可行性 目前,有关保肛和癌细胞扩散的研究认为[1,2],癌细胞扩散主要是向上的,除外癌肿已向直肠外扩散,肛管外括约肌、肛提肌、骶骨直肠肌需作为直肠根治术一并切除。我科在做直肠经腹肛门提出切除术以后,又引进了直肠经腹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两者比较,后者避免拉出术的拉出部分二期切除、及肛门湿疹等并发症。通过20例观察,随诊2个月~4年,疗效满意。此手术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排便恢复理想及治愈率高等优点。
2.2 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 直肠癌并发的肠梗阻是由于癌灶浸润,肠腔变狭小,加上癌块阻塞所致。本组有3例肠梗阻,采用了3种方法:(1)从胃管给予生植物油100 ml。(2)从胃管注入粘连缓解汤100 ml,2次/d。(3)温盐水20 ml保留灌肠,肠梗阻均缓解。
2.3 保留排便功能 排便是一种非常复杂而协调的动作,所以认为仅保留括约肌而不保留直肠下端数厘米,患者排便感觉消失,同样不能维护排便功能,但本组20例,恢复排便控制功能最早7天,一般在2周左右,有1例控制稀便能力差[3]。术后恢复证明,不必拘泥于一定要保留直肠下段,亦不必担心低位直肠癌切除后的结肠肛管吻合会影响排便功能。
[]
1 Cohen AM.Cancer of the colon,rectum,and anus.New York:Mc Grawhill INC,1995,589-593.
2 胡牧,周总光.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几种贮袋的评价.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2):162.
3 林瑞新,房学东.直肠癌与肛管直肠功能测定的相关问题.吉林医学杂志,2006,5(2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