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作者:任国文,王国柱,肖斌,潘建宏,熊福军
【摘要】 目的 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 应用该固定方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4 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 例,双侧4 例;单侧小关节脱位2 例,双侧4 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骨折1 例。无神经根损伤者3 例,仅合并神经根损伤者5 例,合并脊髓损伤者6 例(完全性2 例,不完全性4 例)。切开复位,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上,配以钢板连接和植骨,实现坚强固定。结果 本组14 例随诊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8个月。平均融合时间是6个月。术后2周可在围领保护下坐起,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单纯神经根损伤者症状完全消失,4 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Frankel分级提高1级。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固定节段短,固定作用强,术后仅需一般外固定,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关键词】 颈椎
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目的在于恢复颈椎序列,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以达到保护颈髓、减轻及防止继发损害的目的。传统的内固定方法,如棘突间钢丝环内固定、棘突钢板、Luque棒或环等固定技术,都存在固定不坚强或使用范围有限等问题。近年来应用的颈椎弓根钉技术,其操作技术要求高,手术难度大。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是将螺钉固定于颈椎的外侧块上,与钢板相连接,并进行植骨,从而达到稳定颈椎的目的[1]。我院自2000年1月起,使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 例,男10 例,女4 例;年龄22~65 岁,平均45.5 岁。致病原因:重物砸伤3 例,车祸伤9 例,高处坠落伤2 例。受伤机制:屈曲型损伤11 例,伸展型3 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 例,双侧4 例。单侧小关节脱位2 例,双侧4 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1 例。无神经根损伤者3 例,仅合并神经根损伤者5 例,合并脊髓损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持续颅骨牵引。全麻或局部浸润麻醉。取颈后正中入路,锐性分离椎旁肌,显露至关节突。根据损伤情况行伤椎全椎板、半椎板切除或单开门减压,清除血肿、碎骨等,彻底减除脊髓压迫。根据Magerl[2]方法,螺钉的进入点位于侧块中部的内侧2 mm处,向头端倾斜30°~40°,向外侧倾斜约20°~25°。向头端倾斜的角度力求与关节突关节相平行,一旦确定好进钉点,用2.5 mm手钻钻孔,深度先设定为14 mm,每次增加2 mm,直至对侧皮质骨被钻透。用丝锥攻丝后,测量侧块厚度。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根据颈椎生理弧度预弯,在安放植入物前,将关节面上的软骨去除,并在关节处植入松质骨[3]。对于有关节绞锁的病例,通过台下助手牵引配合台上撬拨,达到复位目的。对单纯脱位的病例,只固定一个活动节段;对不稳定骨折脱位,固定两个活动节段,在损伤节段的上和下一节段上分别用螺钉固定(典型病例X线片及MRI见图1~3)。图1 术前X线正侧位片 图2 术前MRI 图3 术后X线正侧位片
1.3 术后处理 在围领保护下术后第2天可从床上坐起。对于合并脊髓损伤者,可以将床头摇起至60°。仅有神经根损伤者,术后第3天可下床活动。围领保护时间约8~12周。
2 结 果
本组14 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8个月。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所有病例无血管、神经损伤,无螺钉松动。单纯神经根损伤者,症状完全消失。4 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Frankel分级提高Ⅰ级。
3 讨 论
3.1 螺钉固定技术的选择 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技术的关键在于侧块螺钉的安放。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螺钉固定技术有Magerl法、Roy?Camille法和An[2]法。先根据Pait法将侧块腹侧骨节划分为均等的四个象限[4],腹侧外上象限为螺钉的安全区。Magerl法的进钉点在侧块中点内上1~2 mm,矢状面与侧块关节面平行,冠状面向外成角25°;Roy?camille法的进钉点在侧块中点,矢状面与侧块垂直,冠状面向外成角10°;An法的进钉点在侧块中点内侧1 mm,矢状面向头侧与侧块成15°,冠状面向外成角30°。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选用Magerl法,因为在此法中使用螺钉长度较长,且在骨内固定牢固,本组14 例固定均成功采用这一方法,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3.2 手术适应证 根据Denis三柱理论,侧块螺钉通过钢板固定小关节突,重建了下颈椎的中后柱的稳定。因此,原则上由于各种创伤导致下颈椎后方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只要侧块结构保持完整,均可采用该技术进行固定。颈后路侧块钢板固定术的主要适应证为:a)单侧或双侧小关节脱位、半脱位;b)伴有旋转不稳定的关节突骨折,有骨折块压迫神经根;c)关节侧块的分离骨折,有两个骨折线,一个在椎弓根,一个在椎板,造成关节侧块游离[5];d)椎体的“泪珠样”骨折。这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颈椎的前、中、后柱结构均遭到破坏,其椎间盘及韧带的损伤程度远比椎体前下角的骨折片严重,损伤严重的部位常在颈椎后部,可伴有棘突间距离增宽和小关节“开口”等表现[6];e)颈椎损伤后局部的后凸畸形,常伴有后方韧带损伤;f)颈椎脱位合并椎板骨折,骨折片突入椎管;g)椎体爆裂型骨折。此时应首选前路带锁钢板,当采用侧块钢板螺钉固定时,必须分节段固定,同时行前路减压植骨[7]。
3.3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特点 a)短节段固定。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颈椎活动度;b)螺钉固定点在颈椎后部关节突上,对于过屈、过伸损伤有良好稳定作用;c)术后仅需一般外固定;d)可早期活动;e)可增强患者自信心,有助于康复。总之,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作用,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是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方法。
【】
[1] Roy?Cecmille,Saillant G.Actueclites de chirurgie orthopedique I′Hopital Raymond?poincarre[M]∥.R judet.Frautures du Rachis Cervical.1st ed.paris:Masson&cie,1970:175?195.〖1〗
[2] Aebim Thalgott TS.AO/ASIF脊柱内固定[M].党耕町,刘忠军译.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5?53.〖1〗
[3] 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2679?2680.
[4] 陈杨,李振宇,肖建德,等.颈椎脊髓损伤早期诊断及手术配合药物治疗22例[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9(5):371.〖1〗
[5] Gillk,Paschala,Coin J,et al.Posterior plating of the cervical spine:a biomechanical conaparaion of different posterior fusion techniques[J].Spine,1988,13:813?816.〖1〗
[6] 刘忠军,党耕町,刘晓光,等.AD带锁型钢板螺钉在颈椎外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33?35.〖1〗
[7] Anderson PA,Henley MB,Grady MS,et al.Posterior cervical arthrodesis with Aoreconsmmtion plates and bone graft[J].Spine,1991,supp13: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