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复发性肘关节不稳定的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蒋赛 王建洪 陈文辉 刘泉涌

【关键词】  肘关节


      急性复发性肘关节不稳定,是指肘关节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复发性脱位,同时伴有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的一种复杂脱位。本院自1999年5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1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21~56岁,平均31.5岁。受伤至接受时间,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2天。均为肘关节后脱位。其中伴有桡骨头骨折4例,冠状突骨折3例;同时伴有桡骨头与冠状突骨折4例。左侧6例,右侧5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在臂丛麻醉下先行肘关节脱位闭合复位,脱位整复顺利。但在C臂监视下检查肘关节外翻过载试验,即前臂旋后屈肘30°,在维持肘关节外翻应力下,逐渐被动伸肘,可发现肘关节内侧间隙异常开张,极度松驰,频发脱位。同时检查肘关节活动,当伸肘达30°位到完全伸直位时,肘关节有半脱位或悬挂脱位现象,软组织无张力,肘关节明显不稳定[1],改为手术治疗。对桡骨头骨折,先作肘外侧尺侧腕伸肌、指总伸肌间隙入路,显露骨折端。对HotchkissⅠ型、Ⅱ型骨折,尽可能解剖复位骨折块,依骨块多少及大小,分别选用多枚克氏针、2.0mm钛质螺钉,可吸收棒固定。但有2例Hotchkiss Ⅲ型骨折,桡骨头严重粉碎,无法重建,行桡骨头切除。再常规作时内侧弧形切口,探查肘内侧副韧带、屈肌-旋前肌群、前方关节囊。发现几乎所有病例都伴有侧副韧带、屈肌-旋前肌群、关节囊的断裂。同时通过该裂口,可非常方便地显露冠状突,观察到骨折程度及移位状况。对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2],Ⅰ型不作处理;Ⅱ型、Ⅲ型可选用尺骨近端钻孔,慢吸收肌腱缝线套扎固定或3.5mm钛质螺钉固定。逐一修复关节囊,屈肌-旋前肌群,内侧副韧带。最后在C臂监视下重复肘关节外翻过载试验和伸肘试验,显示肘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屈肘90°石膏固定1个月。之后改三角巾悬吊,开始主动伸屈肘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病例获得5~60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未发现慢性复发性脱位和骨化性肌炎发生。2例切除桡骨头病例,未发现桡骨上移、肘外翻畸形等并发症。骨折均获良好愈合。根据改良An-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3]:优4例,良5例,可2例。

    3 讨论

      肘关节后脱位,其损伤机制大多是肘关节在伸肘位时,暴力经手向上传递,于肘前方形成杠杆应力。鹰嘴冲出滑车形成后脱位。滑车撞击冠状突,剪切力可导致冠状突骨折。由于体位原因,肘关节在脱位的同时产生一个外翻应力。依据偏心载荷的原理,内侧韧带复合体在张应力下发生断裂。随着应力外移,转变为肱桡关节的轴向压应力,最后导致桡骨头骨折。这时维持肘关节稳定的各种因素已基本丧失,关节极端不稳,称为急性复发性肘关节不稳定的“可怕三部曲”。研究表明,肘关节的稳定,50%由侧副韧带复合体提供,另50%由骨性结构提供。内侧副韧带前束在不同屈肘状态下提供1/3~1/2抗外翻应力。完全伸肘位时,前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提供了40%抗外翻应力和1/3抗内翻应力。Hotchkiss(1987)的外翻稳定实验表明,桡骨头在伸肘位承担外翻稳定的24%,屈肘45°是27%,屈肘90°是32%。切除桡骨头后,肘部对抗外翻应力下降约30%。当内侧副韧带前束完整时,切除桡骨头对肘部动力学影响有限;当内侧副韧带断裂时,切除桡骨头将严重破坏肘关节的稳定并导致脱位。因而,桡骨头是防止肘外翻不稳定的重要辅助结构。而冠状突除了为防止尺骨向后移位提供机械阻挡之外,还为内侧副韧带前束,关节囊,肱肌提供附着。是维持肘关节稳定所必需的骨性结构。冠状突骨折,是肘关节不稳定的特有体征。Morrey(1990)的研究认为,至少应保留冠状突高度的50%以上,才能维持肱尺关节的正常功能。冠状突基底部骨折,它不仅破坏了滑车切迹的稳定结构;也使止于冠状突基底的内侧付韧带、关节囊、肱肌止点受到破坏,影响肘关节的静态和动态稳定[4]。

      本组11例全部作了肘内侧副韧带,屈肌-旋前肌群、前关节囊修补。并通过软组织破裂口对5例Regan-MorreyⅡ型以上的冠状突骨折,分别作了肌腱缝线或螺钉固定。8例桡骨头骨折,除2例HotchkissⅢ型骨折,行桡骨头切除外,其余2例Ⅰ型骨折、4例Ⅱ型骨折,选用克氏针、螺钉、可吸收棒固定。术中检查肘关节均获得了即刻的稳定。术后随访稳定性良好。Hotchkiss把严重肘关节三联伤描述为肘关节脱位、桡骨头骨折、冠状突骨折。受损的肘关节倾向于早期复发性不稳定、慢性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这种损伤的原则是直接对损伤的每一部分进行顺序修复。禁忌桡骨头单独切除。只要桡骨头尚能修复固定,应优先选择重建,尽可能保留桡骨头。如果桡骨头内固定确不具有可行性,其他的选择有桡骨头假体置换、切除桡骨头并修复肘内侧韧带复合体。而冠状突骨折,尽管Ⅰ型骨折在力学基础上可能不需要修复固定,但就损伤机制和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性来说,固定是必需的[5]。对Ⅱ型以上的冠状突骨折内固定,有助于恢复肱尺关节的动态和静态的稳定性。虽然在单纯性肘关节后脱位中,几乎都伴有内侧韧带复合体的破坏而勿需手术修复,保守治疗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但对于肘关节脱位伴骨折的复发性不稳定病人,笔者强烈倾向于早期修复肘内侧韧带复合体。只有充分考虑肘关节的各种稳定因素,在修复重建骨性结构的同时,重视对软组织稳定结构的修复,才能获得较满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
  [1] 卢世壁.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 第9版. 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1366-1367、2265.

[2] 刘云鹏,刘沂. 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1-33.

[3] 蒋协远,王大伟. 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52.

[4]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8-451.

[5] 王学谦,娄思权,候筱魁,等.创伤骨科学[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1379-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