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小铭 汪杰 阮善平 王俊兴 刘仍利 侯勇 黄琪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梗死一般由神经内科收治,予以保守。但大面积脑梗死往往占位效应明显,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甚至生命危险,单纯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果断的开颅减压,往往能更有效的抢救生命。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行大骨瓣减压抢救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0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8~69岁。其中外伤引起有4例,神经内科转入的有6例,明确高血压病史有3例。
1.2 临床表现:外伤引起的4例患者,入院时意识清,脑内血肿小,未作手术治疗。经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加深,一侧偏瘫,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转入神经外科。
1.3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颅CT检查证实存在大面积脑梗死,2例为大脑半球梗死,5例梗死面积大于2/3半球面积,3例梗死面积大于1/2半球面积,中线移位,脑室受压变小。其中4例外伤患者血肿靠近侧裂,2例神经内科转入患者梗死灶内可见出血。
1.4 手术方法:全部使用大骨瓣开颅切口,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 cm,于耳廓上方向后上延伸至顶部中线,向后达顶结节,向前沿至前额发际,形成大骨窗,去除骨瓣,减压骨窗向下达中颅凹底,硬膜切开减压,外伤患者清除血肿及挫伤失活的脑组织,梗死合并出血的也清除血肿。
2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其余恢复清醒。5例一侧偏瘫,3例失语,3例恢复后生活基本自理。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率占脑梗死的10%~15%,多由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1],因血流灌注障碍导致大面积脑组织缺血、缺氧,并迅速转变为不可复性的脑梗死,以至造成严重脑水肿,颅内压上升,中线移位,脑疝形成。有报道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疝的发生率为15% ~20%,死亡率高达80% ~90%,也有报道为30%~66%[1]。常规内科治疗历来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治疗方案,也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最基本和必要的手段。但对一部分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人,经积极的内科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若不进行减压手术,病人极有可能死亡。因此许多学者将此时进行的减压性手术称为“救命”性手术,是常规内科治疗的必要补充。临床研究亦表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死亡率由保守治疗的近80%下降至33%以下[2,3]。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要点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彻底减压,恢复血供[4]。手术的目的,Rengachary等认为有4个:①挽救生命;②防止梗死灶扩大;③防止出现其它系统的并发症;④有利于康复。
本组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后,均立即作术前准备,急诊手术。手术时,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譹?訛减压骨窗需达中颅窝底,保证减压充分;?譺?訛硬膜减张缝合,这样有利于防止硬膜外渗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减少术后粘连及脑脊液漏,防止切口疝形成;?譻?訛梗死区域有出血灶的,手术时清除血肿,若无出血,不主张脑内病灶切除,尤其是病灶位于优势半球时,有人应用功能MRI对术后病例进行研究,发现病灶旁和对侧均出现功能活动增强区,提示切除梗死灶可能对功能恢复不利[5]。手术适应证有以下几点:?譹?訛病人经积极内科无效而处于脑疝早期或前期;?譺?訛CT见大面积脑梗死和水肿,中线结构移位≥5mm,基底池受压;?譻?訛颅内压(ICP)≥30mmHg;?譼?訛年龄≤70岁;?譽?訛排除系统疾病。决定手术成败和远期功能恢复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手术时机的把握。许多作者认为,一旦有手术适应证,尽早手术可减少梗死面积,降低并发症,有利于以后康复。Reike认为,进行手术最晚不能超过的时间是:瞳孔已有改变,并对脱水等治疗无反应。当瞳孔已散大固定后即不宜手术,并认为连续ICP监测可为早期手术提供指导作用,一旦脑干发生不可逆损伤,手术效果必差。Koadziolka[6]认为,在出现第1个脑干体征时,即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时宜尽快进行开颅减压术。而Dalashao则认为,若神经功能进行性加重,不必等出现脑疝体征时即可行手术治疗。另外对主侧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认为最好不行此手术,因为即使病人术后得以生存,但生活质量较差。因此应根据病人的神经系统体征变化,连续CT检查和ICP监测进行综合分析,决定最适合的手术时机。
总之,笔者认为,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内科治疗后病情加重的患者,应及早作减压手术,这样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减少脑梗死的范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的意义。
【】
[1] 周良辅.神经 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781-783.
[2] Robertson SC, Lennarson P,Hason DM.Clinical course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surgery,2004,55:55-61.
[3] Walz B, Zimmemann C, Bottger S, et al.Prognosis of patients after hemicraniectomy in 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tery infarction[J].J Neuro1,2002,249:1183-1190.
[4] DuptaR,Connolly ES,MayerS,et al.Hemicraniectomy formassiv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Stroke, 2004, 35(2): 539-543.
[5] Cheung A, Telaghani CK, Wang J, et al. Neurological recovery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massive ischemic stroke [J].Neurocrit Care, 2005, 3:216-223.
[6] Kondziolka D, Fazl M.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J]. Neurosurgery, 1998, 23( 2): 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