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并养心宽胸汤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5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隋月皎 王健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养心宽胸汤 眼针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以心血管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见心慌、心悸、胸闷、胸痛、气急、血压不稳等类似心脏病发作症状,而体征、实验室、仪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它可以是某种疾病的一组症状,也可以单独存在,其发病与生活节奏不或内环境对于外界变化的适应与否有密切关系。经镇静、营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等作用的西药都难以达到满意疗效。笔者采用眼针疗法结合自拟养心宽胸汤治疗65例该病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男15例,女50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4.6岁。脑、体力劳动者之比2︰1;病程17天~6年,平均病程1.7年。

  1.2  临床特点 

  患病前多受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等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自出现症状后均多次就诊,多为阵发性发病,自觉症状较多,除一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外,多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①“心绞痛”型:患者自觉阵发性胸痛、胸闷,多在5分钟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多数无效,临床酷似心绞痛,本资料中有26例;②“心功能不全”型;发作时患者自觉心悸、气促、呼吸困难,查体见呼吸频率偏快,但心率一般正常,本资料中有29例;③“高血压”型:发作时自觉头晕、肢体发麻,检查收缩压升高较明显,降压药治疗不能控制其发作,本资料中有10例。

  1.3  诊断标准 

  ①有上述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表现;②可伴全身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③实验室、心电图、超声、X射线及其它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眼针治疗 

  取穴:眼针是根据八卦将眼睛周围分为八个区,即,一区肺、大肠;二区肾、膀胱;三区上焦;四区肝、胆;五区中焦;六区心、小肠;七区脾、胃;八区下焦。[1]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取双侧心区、上焦区。肝气郁结者加肝区;心胆气怯者加胆区;阴虚火旺者加肾区;阴阳失调者加下焦区、肾区。采用华佗牌32号0.5寸不锈钢毫针在距眼眶2mm处眼睑相应穴位上横刺。进针深度12±2mm,不施手法,留针30分钟,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2.2  药物 

  自拟养心宽胸汤,甘草15g、小麦10g、大枣10枚、瓜蒌15g、薤白15g、柴胡10g、枳实10g、郁金10g、白芍10g、茯苓10g、党参10g。肝气郁结者加香附、川芎;心胆气怯者加龙骨、牡蛎;阴虚火旺者加黄连、阿胶;阴阳失调者加仙茅、当归、黄柏。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午晚三次餐前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疗2个疗程为限判断:①治愈:停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半年无发作;②好转:治疗期间无发作或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停治疗后半年偶有发作;③无效:治疗期间发作频率与程度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65例中,痊愈21例,占32.3%;显效20例,占30.8%;有效19例,占29.2%;无效5例,占7.7%。有效率为92.3%。

  4  典型病例

  顾某,女,38岁,某外企职员。以反复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伴胸闷气短1个月于2005年8月20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因与同事争吵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针刺样持续数小时,口服硝酸甘油无缓解,深吸气时胸痛、胸闷减轻。以后常在情绪激动、工作压力大、睡眠差时出现心前区疼痛症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曾在多家就治,查心电图、二十四小时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负荷试验、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等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予镇静、营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等西药治疗,效果不显,症状仍反复发作。近一个月来,因工作压力大,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胸闷气短,遂来我院就医。症见:反复发作性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每遇情绪刺激时症状加重,时有口苦咽干,纳呆寐差,二便正常。查:舌淡苔白、脉弦细。治疗:眼针取心区、上焦区、肝区,汤药予养心宽胸汤加川芎、郁金。1个疗程后发作次数减少,口干苦症状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5  讨论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脏血管以及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心前区疼痛、眩晕等,多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发作或加重。其发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更年期时患病率也较高,脑力劳动者发病率相对较高一些。西医对该病的病因认识目前尚不清楚,但相当一致的意见认为,它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循环功能失调为主的疾病。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主要作用,高级神经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控制并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正常活动。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紧张度过高的表现。本病主要发生于精神神经敏感脆弱的人群,和遗传有一定关系[2]。

  本病从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来看,归属于中医的“心悸”、“郁症”、“脏躁”范畴。中医认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往往与情志失调、忧思过度、郁怒愤懑、所欲不遂、劳心过度等相关。病机除心脏本身气血阴阳失调外,和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心气虚、心阳不振,无力推动血行可致血流不畅而成瘀血;心阴虚、心血虚,则心失所养;过劳或精神刺激、情志不舒,使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进而导致肝火炽盛,火木扰心;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瘀阻;或肝郁伤脾、思虑劳累均可使脾失健运,蕴温生痰,痰郁化热,痰热扰心;或肝郁抑脾,气血化生乏源,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致心神不安;或肝郁化火伤阴,累及于肾,致肾阴不足,心阳独亢而出现水不制火之心悸、失眠等心肾不交的征象。病程常迁延日久,难以治愈。总之,本病病因多为七情所伤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初期多为实证,外则为虚实夹杂之证。按眼针脏腑取穴,取心区、上焦区以养心安神、调整脏腑阴阳气血。肝气郁结者加肝区以疏肝解郁;心胆气怯者加胆区以安神定志;阴虚火旺者加肾区滋阴降火;阴阳失调者加下焦区、肾区以益阴扶阳。

  养心宽胸汤方中用甘草、小麦、大枣甘缓润燥,养心安神;瓜蒌、薤白宽胸通阳,散寒化痰;柴胡、枳实、郁金、白芍舒肝解郁、理气止痛;获苓、党能以补益心气、宁心安神。方中诸药合用,共奏养心安神、宽胸理气之功。

  西药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效果欠稳定,一旦停药常会出现反跳现象。以眼针、养心宽胸汤并举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达到养心安神宽肠理气,调节脏腑阴阳气血之功用 。眼针较毫针相比有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见效快等特点,配合养心宽胸汤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疗程短、疗效好,一旦取效不易反复。不仅改善症状且调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1] 彭静山.眼针疗法[M].沈阳:辽宁技术出版社,1990,20.

  [2] 李七一.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