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摘要】 综述近10年眼针中风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认为眼针治疗中风有肯定疗效,与其他疗法配合效果更好,但还有待于对眼针治疗中风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眼针 综述 中风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厥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因其发生时速度快,症状变化多端,如风行之迅速,如石矢之中的,故称之为“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包括医学的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多种疾病。中风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已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界的主要研究课题。显示针灸疗法对中风的治疗有肯定疗效,其中体针、头针、电针、耳针均有临床及实验报道,而眼针治疗中风临床及实验报道较少。本篇将近10年关于眼针治疗中风的记载综述如下。
1 眼针治疗中风的取穴
治疗时所取穴区与观眼时眼区分区一致。定位都在眼眶缘内或距眶内缘2mm以内的眶缘上,取穴时以瞳孔为中心,将眼周分为360度,内眦为0度,外眦为180度,这样每个眼区都有一定的范围。眶外刺时,针体刺在该穴所占范围的眶缘上,眶内直刺时,则刺在穴点。治疗中风(脑卒中)中经络、中脏腑的选穴以上、下焦区为主穴,根据辨证分型配用肝、肾、心、脾、胃区[1]。
2 临床观察
眼针自形成之初,即对中风有很好的疗效,当今有很多医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2.1 单纯眼针
聂志华[2] 等将2000年6月~2002年6月的124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眼针组64例,体针组60例,每天针刺1次,10天一疗程,进行2个疗程治疗。结果,眼针组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29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5.3%;体针组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24例,无变化17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
2.2 眼针为主
临床实验表明以眼针为主,药物及其他针法治疗为辅,治疗中风有很好的疗效。
申延安[3]等在1992~1998年采用眼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156例,取得满意效果。治疗结果痊愈48例,显效65例,有效25例,进步21例,愈显效率71.07%,总有效率10O%。刘金兰[4]选择3O例患者,其中男性2O例,女性1O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5例。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甄德江[5]用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其中脑血栓形成30例,脑出血12例,总有效率为84.0%,其中对弛缓型28例中有效率为100%。陈来园[6]用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53例,总有效率84.9%。
2.3 眼针配合体针
体针是针刺治疗的主体部分,是头针和眼针形成和的基础,两者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刘秀梅[7]等在1995年7月~2000年8月应用眼体针配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眼针加体针组)和对照组(单纯体针组)。体针与眼针均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 天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56例,基本痊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愈显率67.9%,总有效率98.2%。对照组48例,基本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愈显率41.7%,总有效率79.2%。两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李春元[8]采用眼针加体针配合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眼针取双侧上、下焦区,体针随症加减,配合按摩,结果按神经病学统一肌力测定法,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至4~5级,上肢为功能手,下肢可独立行走者21例(52.5%) ;瘫痪肢体恢复2个级以上(如2~4级)13例(32.5%);任一瘫痪肢恢复一个级5例(12.5%);瘫痪肢体征如前1侧(2.5%)。葛林宝[9]等运用电刺激眼针的双侧下焦、肾、上焦、肝区治疗中风瘫痪44例。其中显效为8(18.2%),有效为29例(65.9),无效为7例(15.9%),总有效率84.1%。张国瑞[10]运用头针加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20例,头针:取头部病灶侧曲鬓穴至后百会穴连线穴区,日针3至4个小时以上。眼针:取穴双上焦区,双下焦区,双肝区,双肾区。日针30分钟,不行针。以上两种方法同时进行,1天1次,l5天为一个疗程,体息2天至3天,不愈再进行下疗程治疗,有效率达98%以上。杨开生[11]用眼针配合耳针和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16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6%。
2.4 眼针配合康复治疗
推拿及运动疗法对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推拿与头针结合运用,往往能取得更佳效果。
刘岩[12]运用眼针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共选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采用眼针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2例,进行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出血性中风23例,缺血性中风43例,男48例,女18例;对照组出血性中风23例,缺血性中风39例,男34例,女28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3个月。治疗后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9%,与单纯药物对照组进行比较,疗效提高显著(P<0.05)。庞蕾蕾[13]用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34例与单纯运动疗法34例组比较有显著疗效(P<0.01)。
2.5 眼针配合药物
药物治疗中风是内科常用治疗手段,尤其在中风急性期,药物治疗几乎是不可或缺的。眼针与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降低单纯头针治疗的风险,临床上易于掌握和使用。
任小英[14]等在降颅压、应用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及基本治愈率均提高(P<0.05)。张明波[15] 将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头针组、体针组、对照组4组,均采用相同的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均分别打分,结果表明,无论眼针组头针组还是体针组,其临床功能恢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O1)。符文彬[16]等将符合中医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且病程在10日以内的41例患者随机分成眼针加药物组和药物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恢复(P <0.001)。眼针加药物组患者恢复8.1±3.3分, 药物组恢复5.0±3.3分, 眼针加药物组患者的神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
2.6 中风伴吞咽困难、语言不利
于长久[17]应用眼针、项针配合整体3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语言不利患者,总有效率达97%。
2.7 中风后尿失禁
吴笛[18]将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患者80例, 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服用常规的中西药物(如华佗再造丸、西比灵、脑复康、维生素C、E等),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眼针配头针加电治疗。结果提示上述针刺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药物组) ,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3 临床研究
相对于临床观察,眼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较少。
张明波[19]发现眼针疗法能够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质。进而改善微循环状态,消除病人血液的粘、浓、聚、凝倾向,改善了病人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改善了脑部的血液供给,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从而疏通脑部气血,加速中风病人大脑病灶及病灶周围受抑制组织功能及细胞代谢的恢复,使受损的神经组织恢复正常。这可能是眼针治疗中风的深层机理,但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4 实验研究
黄晓洁[20]等为探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制作了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 通过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TXB2、TXB2 /6-keto-PGF1α、AⅡ、LOP在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发现眼针疗法可使缺血后增高的血中TXB2、TXB2/6-keto-PGF1α及LPO明显降低(P<0.05、P<0.01), 使血中AⅡ增高(P<0.05),而对血中6-keto-PGF1α影响不大(P>0.05)。从而说明眼针法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 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为临床眼针治疗中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5 小结
眼针疗法系已故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1974年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创立以来受到针灸界的广泛好评,治疗范围广泛。以上资料显示,眼针治疗中风有肯定疗效,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但目前临床观察的科研设计尚缺乏系统完整性,报道的疗效差异性较大,可重复性不强,没有使用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缺乏多中心随访的临床研究和报道,这些可能与目前眼针治疗中风的研究尚停留在小样本研究有关,另外目前与眼针治疗中风相关的实验研究很少,有必要结合的先进科技手段,进一步研究眼针治疗中风的深层机制。
【文献】
[1] 田维柱.中华眼针[M].沈阳:辽宁技术出版社,1998:78~79,127~129.
[2] 聂志华,余恒旺,钟志伦.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4):46~47.
[3] 申延安,刘海胜,马成福,等.眼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15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2):22~23.
[4] 刘金兰.眼针为主治疗中风30例分析[J].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J],2003,17(5):434.
[5] 甄德江.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9):79.
[6] 陈来园.眼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3例[J].人民军医,2004,47(7):412.
[7] 刘秀椿,马成福,杨洪军,等.眼体针结合治疗中风恢复期5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3):161~162.
[8] 李春元.眼针体针配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40例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2000,4(10):1566~1567.
[9] 葛林宝,李国安,沈卫东,等.眼针电刺激治疗中风瘫痪高血压77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0,3:44~46.
[10] 张国瑞.头针加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J].中国气功科学,2000,5:36.
[11] 杨开生,于 霞.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卫生,2005,6(5):24.
[12] 刘 岩.眼针配合康复治疗中风临床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291.
[13] 庞蕾蕾.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68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5):49~50.
[14] 任小英,林有识.眼针治疗中风偏瘫30例疗效观察[J].现代,2005,5(4):53~54.
[15] 张明波.不同针刺方法对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88.
[16] 符文彬,樊 莉,李伟雄.眼针治疗急性脑梗塞[J].上海针灸杂志,2001,6(30):14~15.
[17] 于长久.项、眼针取穴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及语言不利36例[J].中国康复,2001,5(6):133.
[18] 吴 笛.眼针配头针加电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40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9):33~34.
[19] 张明波,张 霆.眼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232~233.
[20] 黄晓洁,颜耀东,张洪艳,等.眼针疗法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再灌注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6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