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麻疹138例临床特点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6年12月4年在我院住院的麻疹患者共有158例,其中14岁以下有138例占70.1%,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的儿童麻疹诊断标准[1]。其中男79例,女59例,男︰女为1.3︰1;年龄1个月~14岁,其中1~4个月为3例,4~7个月为42例,7~9个月为24例,9个月~3岁55例,3岁~6岁11例,6岁~11岁2例,11岁~14岁1例;7个月以及以下者占住院麻疹患儿总数的32.6%(45/138),9个月以下者占50%(69/138),9个月到3岁占39.9%(55/138),3岁到5岁占8.0%(11/138),6岁及以上者占2.1(3/138)。
1.2 流行病学史
1.2.1 免疫接种史 本组病例在年龄8个月以上,符合麻疹计划免疫接种条件的86例中,已接种麻疹疫苗26例(30.3%),未接种麻疹疫苗60例(69.8%)。
1.2.2 接触史 本组病例有明确的麻疹患者接触史30例,其中2例为同学3例为其父亲或母亲先患麻疹史。有可疑麻疹患者接触史有15例,另因发热、流涕或咳嗽曾多次到就诊,后被确诊为麻疹者16例。其中1例在输液过程中被确诊,另2例曾与之在同一留院观察室治疗。其余均无明确麻疹病人接触史和医院就诊史。
1.3 临床表现 138例均有上呼吸道炎症状其表现为发热、咳嗽、鼻、眼部卡他症状如眼皮肿胀、畏光、流泪、分泌物、结膜充血、流涕同时伴全身不适。病后2~3d时91%患者口腔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82.3%持续2~3d时消失;98%患儿发热3~4d时开始出疹,89.5%的患儿4~7d时出齐。87.1%患儿出疹3~5d后体温开始下降,疹退后色素沉着且有糠皮样脱屑。其中有2例高热持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柯氏班持续时间7天,肺部感染重,1例合并气胸,另1例合并呼吸衰竭。
1.4 实验室 69例胸片提示肺炎,1例胸片提示气胸,6例心肌酶谱:CK、CK-MB高于正常值,颊粘膜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占92.3%,血清麻疹抗体阳性占90.7%。
1.5 并发症 大多数麻疹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典型(普通型),重症患儿常合并细菌感染,表现不同的并发症,见下表。表 138例麻疹患儿不同年龄组的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此表提示,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其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是逐渐下降趋势,且年龄越小并发症越重,其中<7个月患儿有1例合并气胸,另1例合并呼吸衰竭,4例合并病毒性心肌炎。
1.6 与转归 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采用综合治疗。给予口服贝特灵防治维生素A的缺乏及病毒唑高频雾化抗病毒治疗,补充体内水电解平衡及各种维生素,洁毒素、病毒唑滴眼液滴双眼治疗,静脉输注胸腺肽调节免疫。合并细菌感染的患儿则给予抗生素治疗,祛痰、止咳对症处理。隔离期满后,1例伴气胸,另1例伴呼吸衰竭患儿均转入上级,痊愈。余136例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7日,无死亡病例。
2 讨论
近年来麻疹患儿有明显增多,这与流动人口增多、计划超生人数增多、漏种麻疹疫苗增多,可能有麻疹病毒野毒株产生,麻疹潜伏期及早期相互传染有关。近年来,麻疹发病趋于低龄化,且并发症重、多。本组年龄小于9个月占50%。在儿童计划免疫中,麻疹初种免疫的年龄为8个月,复种为7岁,主要是既往育龄妇女绝大多数曾感染,母亲感染麻疹后可将母体的麻疹抗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起保护作用。而现在育龄妇女的麻疹免疫力主要来自人工自动免疫。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抗体水平不断的衰减,传给婴儿的麻疹抗体较少,有研究[2]认为绝大多数到6个月龄时体内的麻疹抗体水平已达不到保护作用。而未达到预防接种年龄,存在麻疹免疫空白,因此小于8个月的婴幼儿易患麻疹,故小于8个月未作麻疹疫苗预防接种者应尽量避免与麻疹患者接触,接触后应立即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提高被动免疫。
同时由于婴幼儿时期SigA和IgG水平低,对呼吸道、消化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差,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易到医院就诊。由于含有麻疹病毒的气溶胶可使麻疹病毒在空气中存活一定时间,只要易感患儿进入麻疹病人曾经逗留过的场所,无需与病人直接接触均可被感染,因此院内交叉感染也是一个不应忽视途径。本组病例中有16例在麻疹潜伏期曾到医院就诊过,且无明确的麻疹病人接触史,后被确诊为麻疹,其传染途径可能与院内交叉感染有关。因此在麻疹高发季节,在接诊发热且有卡他症状患儿的医院应加强管理消毒隔离,包括儿童的候诊、就诊、留院观察室等各个环节,一旦明确有患麻疹儿童,其逗留场所均应给予通风、消毒等处理,避免其他患儿感染。
在本例病案中有8例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后又患有麻疹,分析原因可能与麻疹疫苗在转移过程中以及接种时未按照要求进行,或未按时复种等原因影响到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使麻疹疫苗接种失效。
因此,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人群实施麻疹计划免疫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调整免疫策略,对高危人群、育龄妇女应适时进行强化免疫,提前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时间,加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同时推广麻疹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抓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计划免疫工作,减少接种技术失误和疫苗运输过程中的失效,能进一步降低我国麻诊发病率,尽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1] 胡亚美,江载学,主编.诸福棠实用儿[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28~732.
[2] 王联君,孙丽英,姜忠林,等.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控制对策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2001,22(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