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效果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张彩英 王冬玉 赵丽华 侯俊宏 颜瑞香 王颖 刘霞 王凌霄

【摘要】  目前,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及影响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很多。目的:理视健眼操与现行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近视方法。方法:采用晶体推拿健眼操与眼保健操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2560名初中生总体视力、屈光度、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控制学生视力下降的效果观察组(2584只眼)比对照组(2536只眼)高12.33%;控制中小学生近视屈光度(小瞳验光)加深的效果,观察组(1568只眼)比对照组(1682只眼)提高27.62%;散瞳检影验光跟踪轻、中度近视学生1 a,观察组(78只眼)近视屈光度平均比对照组(74只眼)少加深(0.56±0.33)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6只正视眼做不同眼操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视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比现行眼保健操好,其原因主要为直接主动和间接被动保健方式的差别、调节途径多少和调节范围大小的差别、改善眼部微循环效果强弱的差别。

【关键词】  学生眼保健操 控制学生视力下降

  自第一套眼保健操推广以来,虽然为我国儿童近视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儿童视力低下的现状以及新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使笔者赞同"预防近视必须探索新思路"[1]的观点。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引起的视疲劳,是眼部微循环障碍导致内环境从健康状态进入亚健康状态的结果。如果要使视力经常保持在健康状态,就必须对眼部亚健康状态进行调理,使其及时回复到健康状态后再进行下一轮近注视工作。因此,笔者根据眼解剖生理和青少年近视发生机理,编制了一套针对近视形成原因的"理视健眼操"[2],并与现行眼保健操进行了对照实验,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随机抽取初中一年级学生2560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92人,对照组1268人。两组之间的学龄、性别、教学环境和学习压力相近,并通过视力筛查和机验光,排除了斜视、弱视和先天性高度近视。

  1.2  方法  实验组做理视健眼操,对照组做现行眼保健操,实验前两组学生都进行了眼操的培训和用眼卫生指导。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各做1次,共做1.5 a的时间。理视健眼操删除了"两眼微闭,按摩眼球"[2]一节。同时进行视力、屈光度和眼血流动力学检查。其中检测视力的工具为温州医学院研制的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按《学生体质调查研究方案细则》中的有关要求,对所有参加视力测定人员按统一标准进行培训。检测时间统一安排在双休日,视力观察时间1.5 a。屈光度检查包括小瞳计算机验光和散瞳检影验光。小瞳计算机验光用拓普康计算机验光仪,误差调至0.125 D,由技术熟练者专人检测。散瞳检影验光采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按常规散瞳后作检影验光,前后2次检测时间和控制标准相同,屈光度观察时间1~1.5 a。眼血流动力学采用人体血流超声显像仪,由技术熟练者专人检测,眼血流动力学观察为做眼操后10 min内的眼血流动力学数据。

  1.3  统计标准  视力上升或下降1行或不变为稳定;上升或下降大于2行视为改善或下降;改善和稳定者视为视力保健有效者。屈光度升高或降低大于或等于0.50 D为近视加深或变浅;小于0.50 D为稳定;变浅和稳定为控制有效。血流动力学数据采用差值均数统计,以差值均数大者为优。

  2  结果

  2.1  两种眼操的视力保健效果比较 

  表1所示,控制中学生视力下降的效果理视健眼操明显优于现行眼保健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63.46,P<0.001=。

  表1  理视健眼操和眼保健操对初中学生视力保健效果(略)。 

  2.2  两种眼操近视屈光度的控制效果比较 
  
  表2所示,改善和稳定初中生近视屈光度的效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好(x2=80.26,P<0.01);2 a后,70名散瞳检影验光对照观察显示,观察组(78只眼)屈光度比对照组(74只眼)平均少加深(0.56±0.33)D,控制中学生近视屈光度加深的效果理视健眼操明显优于现行眼保健操。

  表2  理视健眼操和眼保健操对初中学生近视屈光度的控制效果(略)

  2.3  两种眼操改善眼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比较

  表3所示,改善眼部微循环的效果理视健眼操明显优于现行眼保健操。

  表3  理视健眼操和眼保健操对66只正视眼球后(略)

  3  讨论
  
  理视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比现行眼保健操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保健方式的差异
  
  由于电视、机的普及,使得青少年的视觉活动多局限于书本、作业本、电视屏、计算机等狭窄的视野,白天大部分时间处于短视距、窄视野,眼球活动局限在内转和内下转眼位,视觉刺激局限于中心视网膜,导致眼调节不平衡,眼肌功能不平衡,视网膜功能不平衡,眼循环障碍。理视健眼操是直接主动的视力保健方式,针对现代青少年的视觉活动特点,抓住近反射调节过度疲劳、眼肌和视网膜功能不全、眼循环障碍等关键问题,通过全方位的眼球运动和视网膜刺激,能平衡眼调节功能,平衡眼肌功能,平衡视网膜刺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3],从而有效地解除了视疲劳。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周穴位解除视疲劳,通过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再通过感觉中枢与血管活动中枢联系,从而对眼部微循环进行调节。间接被动的视力保健方式,调节途径长,调节效果微弱,如果穴位按不准确,就没有效果。

  3.2  调节途径和调节范围的差异
  
  在改善眼循环和解除视疲劳方面,理视健眼操有以下6个调节途径参与了视疲劳的调节:①通过皮质核束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面神经联系,引起所支配肌肉的活动,不仅以肌肉"泵"的作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还能兴奋局部交感神经,增加局部血管平滑肌的放电频率,使血流速度加快,同时又解除了持续近反射调节引起的调节疲劳;②眼球运动通过内脏运动传导通路,使交感舒血管纤维兴奋,眼肌血管平滑肌舒张,增加眼肌血供,使平时活动很少、处于萎缩的眼肌逐渐康复;③通过三叉神经传导眼部本体感觉和触压觉冲动,对眼部内环境进行调节;④通过视觉传导通路对视网膜和视中枢功能进行调节;⑤通过锥体外系对眼球运动进行调节;⑥眼球运动和视网膜功能加强使局部新陈代谢加强,引起的局部调节功能加强,促进退化的细胞逆转。上述6条途径中,只有③是间接调节,其他均为直接调节。而眼保健操只有以下3个调节途径:①按摩眼周穴位时,通过三叉神经传导眼周围皮肤触压觉和骨膜本体感觉冲动,对眼部内环境进行调节;②双眼微闭时,通过皮质核束与面神经联系,引起眼轮匝肌轻微收缩,由于是双眼微闭,几乎没有改善眼循环的动力;③闭眼引起近反射调节解除,睫状环轻微舒张,脉络膜血管牵拉力下降,压力减轻,使眼循环略有改善。相比之下,理视健眼操调节途径更多,调节范围更广,调节力度更强。

  3.3  肌肉运动和穴位按摩改善眼部微循环效果的差异
  
  运动生证明,肌肉运动是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神经兴奋性最有效的方法。血管生理学证明: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阻力指数成反比[5],即血管两端的压力差越大,血流速度越快,单位时间血流量越大;血管的阻力指数越小,血流速度越快,单位时间血流量越大。

  长时间近注视引起的视疲劳,是眼部微循环瘀血影响了新陈代谢,使眼部内环境从健康状态进入亚健康状态的结果。如果亚健康状态得不到及时调理,就会逐渐成病理状态,如近视或近视加散光。这是眼睛的病变从功能性改变到器质性改变的发展过程。现代儿童青少年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加上电视、计算机的吸引,使他们长时间近距离视物。因此,要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控制近视程度加深,只能通过有针对性的眼操,在学校的常规性监控下,每天进行解除视疲劳的锻炼,才能实现防微杜渐的目的。

【】
    [1] 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组.中国汉族大学生视力低下与体质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5):320.

  [2] 杜远见,杨晓云,吕燕,等.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与近视的关系调查[J].中国校医,2002,16(3):259~ 260.

  [3] 李美红,雷建明,任志华,等.理视健眼操对眼血液循环的作用效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29~130.

  [4] 李美红,潘丽萍,雷文生,等.理视健眼操及其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9: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