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使用HBIG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张文慧 冯燕豫 庄穗莲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摘 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在早孕期开始使用HBV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  早孕时血清HBV-DNA(+)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于孕12周起,对照组于孕28周起,每月1次肌  注HBIG 400 IU至分娩。于孕12周和分娩时定量检测孕妇血清HBV-DNA,定性检测脐带血HBV-DNA和抗-HBs的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在孕12周和分娩时血清HBV-DNA的含量、新生儿的脐血HBV-DNA和抗-HBs的阳性率对比分别为 6.73±2.  15 VS 6.49±1.87 ( P >0.05),3.62±2.75 VS 5.01±1.79 ( P <0.05);9% VS 19%( P <0.05);25% VS 13% ( P <0.05)。早使用  HBIG的研究组孕妇血HBV-DNA的含量及其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低。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  论: 孕期尽早使用HBIG安全有效,可进一步减少孕妇血清HBV-DNA的含量和HBV的宫内传播率。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宫内传播是新  生儿感染HBV最主要的途径    [1~4]    ,已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  儿,出生后即使以HBV高效免疫球蛋白(HBV immunoglobu-  lin,HBIG)联合HBV疫苗接种加以补救,仍有10%~ 20%免  疫失败率    [5]    。因此,阻断HBV的宫内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  流行的关键。HBV的宫内传播主要发生于妊娠晚期    [2~6]    ,目  前,对HBV感染的孕妇普遍采取在妊娠晚期肌肉注射HBIG  的方法阻断HBV的宫内传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安全和有   效的    [5]    。HBV的宫内传播与孕妇血中的HBV DNA水平呈正  相关    [2~4,6]   ,孕妇血中的HBV水平有助于减少HBV的宫内传  播。为了探讨对HBV感染的孕妇尽早开始使用HBIG是否安  全,可否明显地减少孕妇血中HBV-DNA的含量和能否更加有  效地减少HBV的宫内传播,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1月~2003年12月到我院产检及住院分娩  孕妇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孕妇入选标  准:初检时孕周≤12周,血清HBV-DNA(+),肝肾功能正常,  无其他病毒性肝炎,无内外科合并症,无先兆流产、先兆早产  或妊高征等孕期并发症,无使用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药物  (如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或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等)。两组  孕妇共分娩新生儿200名。

  1.2  方法

  研究组孕妇于孕12周起,对照组于孕妇孕28周起,每月  1次肌注HBIG(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400 IU,直  至分娩。所有孕妇于孕12周和分娩时定量检测外周血HBV-  DNA,新生儿断脐前取脐带血定性检测HBV-DNA和抗-HBs  的阳性率。脐血HBV-DNA(+)看作是已发生HBV的宫内传  播。  抗-HBs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购自中山生物工程有  限公司。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定性检测  采用套式PCR法,PCR试剂盒购自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  断中心。分娩时根据末次月经推算孕龄,称重法测算产妇出  血量和新生儿体重。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0软件, t检验、X  2    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母血  HBV-DNA的含量、新生儿脐血的HBV-DNA阳性率及抗-HBs  阳性率的组间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外周血HBV-DNA的含量的变化    表1 用药前后两组孕妇血HBV-DNA 的含量表1的数据表明,用药前两组孕妇血HBV-DNA的含量差  别无显著性( P >0 05);用药后两组孕妇血HBV-DNA均未转  阴性,但研究组孕妇血HBV-DNA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 P<0.05)。提示HBIG在早孕期即开始使用比晚孕期才使  用可更有效地降低母体血清的HBV含量。 

  2.2  两组新生儿脐血HBV-DNA与抗-HBs的阳性率    表2 分娩时两组新生儿脐血HBV-DNA   和抗-HBs的阳性率  表2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新生儿脐血HBV-DNA的阳性率  (即HBV的宫内传播率)较对照组显著低(9% VS 19%, P <  0.05);而抗-HBs的阳性率则高于对照组( 25% VS 13%, P <  0.05)。提示孕妇注射的HBIG可通过胎盘转运到胎儿体内,  使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的免疫力,有助于胎儿抵抗HBV感  染,从而减少了HBV的宫内传播。

  2.3  孕期使用HBIG的安全性  两组孕妇和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两组孕妇剖宫产  率分别为38%和42%,产后出血量分别为241±43mL和235  ±51mL;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均无窒息,其胎龄分别为37.7±  1.6周和37.3±1.9周,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3.28±0.42kg  和3.34±0.37kg。以上各项数据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3  讨论 

  3.1  HBV的宫内传播方式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主要有胎盘感染、胎盘渗漏、外  周血单核细胞(PBMC)感染、羊水和产道感染等    [2~4]    。从孕50  天的人工流产蜕膜到足月分娩的胎盘均可检测到HBV,说明  HBV感染胎儿可发生在整个孕期。经胎盘宫内感染是HBV  母婴传播最活跃的途径    [1]    ,而且主要发生在晚孕期    [2~4]    。这  可能是由于晚孕期滋养细胞层逐渐变薄并形成绒毛血管膜,  使得HBV更易突破胎盘屏障。HBV宫内传播率随孕妇血中  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2~6]    ,因此,降低母体血清HBV-  DNA含量,是控制HBV宫内传播的关键。  

  3.2  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机理  HBIG是经HBV疫苗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的高效价血浆或  血清分离提取制备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能与体内HBV特异  性结合而清除HBV。注射后2~3小时后可产生保护作用,2  ~5天血浆浓度到达峰值,半衰期约24.0±3.8天    [7]    。注射  HBIG可中和HBV,减少HBV在体内的复制,使体内游离的  HBV减少,从而起降低HBV的宫内传播作用    [5,7]    。孕20周  后,胎盘滋养细胞开始具有主动从母体转运IgG抗体给胎儿  的功能,妊娠后期4~6周胎盘对IgG的活性转运最为明  显    [7]    。由于HBV的宫内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晚期,而且孕晚期  胎儿各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用药相对安全,因此,产前阻断  措施多于孕晚期实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晚孕期使用  HBIG。本研究中研究组孕妇产时血清HBV-DNA的含量比对  照组低( P<   0.05), 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脐血抗-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5),提示孕妇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有效地降低母体血清  HBV含量。同时,抗-HBs也可通过胎盘转运到胎儿体内,使  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而抵抗HBV感染,从而有效地减少  了HBV的宫内传播。而且,HBIG在早孕期即开始使用比晚  孕期才使用更加有效。虽然孕20周以后胎盘才开始具有转  运抗体的功能,20周以前孕妇注射的HBIG并不能到达胎儿  体内,但在早孕期注射的HBIG可以中和孕妇血中的HBV,使母体血中HBV的含量下降,而孕妇血中的HBV水平是宫内传  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尽早使用HBIG有助于减少HBV的宫  内传播。另一方面,机体细胞的主动转运效率与被转运对象  的浓度差的大小成正比,越早开始使用HBIG,无疑孕妇血中  HBIG的浓度就越高,到了孕20周胎盘滋养细胞开始具备主  动从母体转运IgG抗体给胎儿的时候,因较早注射HBIG的孕  妇血中HBIG的浓度较高,其胎儿获得的抗-HBs也就可能较  多。本研究结果也提示,对于HBV感染的孕妇,无论其血中  HBV含量多少和HbeAg与HbsAg哪项阳性,都可考虑尽早使  用HBIG以减少HBV的宫内传播。

  参 考 文 献  

  1 林静吟,许岸高,袁建寰,等.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途径研究.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7):424.

  2 Xu DZ; Yan YP; Choi BC; et al. Risk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trans-  placen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 case-control study.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02 May, 67(1): 20.

  3 Ranger-Rogez S, Alain S, Denis F. Hepatitis viruses: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Pathologie-biologie, 2002, 50(9): 568.

  4 Wang Jian, Sun Lin. Study on the cellua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n-  trauterine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3,17(5): 243.

  5 Zhu Qirong, Yu Guangjun, Yu Hui,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n interruption of HBV transmission in uteru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3,116(5):685.

  6 Van Zonneveld M, Van Nunen AB, Niesters HG, et al. Lamivudine   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to prevent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03, 10(4): 294.

  7 吴刚,伦玉兰, 主编. 中国优生.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