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乙酰胺中毒血镁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血镁浓度的变化与其临床价值。方法:将35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在其入院24 h内,抽静脉血3 mL进行血镁浓度测定,并与100例正常体检儿的血镁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氟乙酰胺中毒后血清镁离子水平下降,其下降幅度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对于氟乙酰胺中毒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关键词】 氟乙酰胺;中毒;镁离子
镁是体内必需的宏量元素,可催化或激活机体325种酶系,作为机体一种主要的内源性保护因子参与脑组织中的细胞代谢和功能调节。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颅脑损伤及窒息后伴Mg2+水平改变,但氟乙酰胺中毒引起缺氧、惊厥后血清镁离子的变化少有报道。本文对收治的35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血清Mg2+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9年1月~2003年6月绍兴第二儿科、绍兴市人民医院儿科、绍兴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12岁,中毒至就诊时间15 min~36 h。入院时部分病例带有误服的氟乙酰胺鼠药样品,部分测血氟含量增高,经临床诊断为氟乙酰胺中毒。正常对照组100例,为年龄6个月至12岁的正常体检儿。
中毒程度的标准[1]:中毒症状的潜伏期一般为15 h,严重者可在1 h出现。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黄视无力、四肢麻木、肢体小抽动、口渴、恶心、呕吐、上腹部烧灼感、腹痛、心动过速、体温降低等;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可有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烦躁不安、肢体间歇性抽动、血压降低、心电图提示轻度心肌损害等;重度中毒除中度中毒症状外,可发生惊厥、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室颤动等)、严重心肌损害、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肠麻痹等。35例中毒患儿中,轻度8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
1.2 方法
患儿均于入院24 h内静脉采血3 mL,分离血清进行血生化检测。血清镁含量测定采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镁液体试剂盒,以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正常值范围0.8~1.0 mmol/L,用直接法算出Mg2+的算术均数,用简捷法算出Mg2+算术标准差。
2 结果
结果见表1。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t=1.60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t=3.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t=26.3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中毒组与重度中毒组比较,t=7.4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氟乙酰胺不同程度中毒患儿血清Mg2+水平比较(略)
3 讨论
氟乙酰胺为有机氟内吸性杀虫剂,又名敌牙胺,国外商品名氟素儿,主要由于误服而引起中毒。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后者与三磷酸腺苷和辅酶A作用,形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作用生成氟柠檬酸,而抵制乌头酸酶,使柠檬酸不能代谢为乌头酸,从而导致三羧酸循环中断,妨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使组织缺氧,严重者出现惊厥、器官功能衰竭。脑组织代谢率高,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作为能量底物,以及脑内葡萄糖或糖原储存极少,是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高度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大脑缺氧达一定程度后出现昏迷、惊厥,而惊厥时神经元持续放电,脑代谢率、耗氧量和葡萄糖摄取率成倍增加,同时,经NMDA受体介导,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对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损伤,反复发作造成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损伤和死亡。既往经典的病理研究已证实,长时间惊厥后伴脑内选择性的神经元坏死、神经元缺失及海马硬化。近来的研究发现,惊厥造成的脑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各种凋亡刺激通过不同的受体包括NMDA、p75NTR等传入细胞内,引起凋亡相关基因的激活,触发细胞内一系列生化改变,如通过NMDA受体引起Ga2+超载,激活Ga2+?Mg2+依赖核酸内切酶导致DNA断裂;p75NTR介导信号可能与JNK激活有关,引起c?jun末端磷酸化。最后,各种信号传导的共同途径是天冬半氨酸蛋白酶(caspases)的激活,蛋白分解致细胞死亡。肉体信号正常情况下脑内有的信号传递机制在缺血过程中变为有害,可能是脑组织对缺血高度敏感的更重要原因[2],因而形成“缺血损伤瀑布”[3]。由于脑血液灌注不足,致脑水肿、颅压增高和急性脑梗死,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清镁下降[4]。Menou[5]认为,脑损伤后血清Mg2+降低可能是脑中不太清楚的激素分泌紊乱而引起。近年来已有实验研究发现,缺氧缺血后脑内的镁离子浓度明显降低,且降低的程度可能与缺氧缺血时间、范围、程度及测定方法有关[6]。报道[7],硫酸镁不仅可以减少神经细胞坏死,而且还可以干扰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外周应用镁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作用,这为临床应用镁剂脑梗死、缺氧缺血性损伤提供了依据。本组资料轻度中毒患儿血清Mg2+降低不明显,可能与自身的调节功能有关,中重度中毒患儿血清Mg2+明显降低,且中毒程度越深,血清Mg2+降低越明显。因此,硫酸镁对于治疗氟乙酰胺中毒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文献】
[1赵祥文. 儿科急诊医学[J].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393?394.
[2]Lee JM, Grabb Mc, Zipfel Gj, et al. Brain tissue responses to ischemia [J]. J Clin Invest, 2000, 106(6): 723.
[3]Hichenbottom SL, Grotta J. Neuroprotective therapy [J]. Semin Neurol, 1998, 18(4): 485.
[4]陈笑辉.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血清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新生儿科杂志, 1999, 14(2): 75.
[5]Memou Zl, Altura BT, Benjamin TL, 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ionized but not totel magnesium levels in head injuries [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1995, 55: 671.
[6]秦 梅, 樊绍曾. 硫酸镁对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J]. 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5(6): 335.
[7]汪志梅, 干丽红, 王淑萧, 等. 镁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3):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