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调液治疗中学生失眠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罗明英,封浩德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失眠;临床;中学生

失眠中医称少寐,医学神经衰弱之失眠可辨治,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1?2]。随着水平不断提高,中高考制度改革,致使中学生压力加重,精神紧张,失眠在中学生也逐渐增多,且明显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现已成为某些中学生成绩不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神调液为我院神经症(neurosis)的院内制剂,临床观察证实治疗神经衰弱安全有效[3]。我们使用神调液治疗中学生失眠症(Insomnla),同样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4],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觉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者[5]。

  1.1.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CCMD?2?R中医失眠症诊断标准和中医肝郁伤神证诊断标准:难以入睡或多梦易惊,情志不舒,闷闷不乐,甚则急躁易怒,胸胁苦满或胸膈不畅,口苦目眩,脘闷嗳气,脉弦,辩证为肝郁伤神证。

  1.1.3  排除病例标准 

  失眠症由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困素引起者;精神病患者;有药物过敏史者;酗酒和/或精神活性物质、药物滥用者和依赖者(含安眠药物);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2  临床资料
      
  本组临床观察:安岳县实验中学初中2005级、高中2005级两级患失眠症的学生共75例,按照学号单、双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10例,女25例。两组性别及症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略)

  1.3  处方
      
  神调液由本院制剂室生产[资地药(2002)备案]。处方为:柴胡50 g、刺蒺黎80 g、白芍70 g,丹参60 g、茯苓60g、酸枣仁50g、党参70g、珍珠母120g,共制成1 000 mL,每瓶250 mL。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神调液,每次30 mL,3次/d。对照组口服三勒浆(四川华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0 ml/瓶),每次30 mL,1次/d。两组均7 d为1疗程,14 d后评定疗效。

  1.5  疗效判断标准

  1.5.1  西医疗效判断标准 

  以PSQI总分减分率,结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为疗效判断标准。PSQI总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①显效:PSQI总分减分率76%~100%,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②有效:PSQI总分减分率35%~75%,睡眠总时数较前增加3 h以上。④无效:PSQI总分减分率<35%,睡眠总时数较前无明显改善。

  1.5.2  中医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证候记分法,主症为不寐、多梦而醒,急躁易怒,情志不舒,胸胁苦满。根据症状程度不同,由轻至重按2、4、6三等分值划分。舌、脉用文字描述。①显效:后证候消失或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积分值较治疗前积分值下降≥75%。②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证候明显改善,治疗后积分值较治疗前积分值下降35%~75%之间。③无效:治疗后证候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积分值与治疗前积分值下降不及35%。

  1.6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及χ2检验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44,P<0.01)。表2  两组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治疗前后PSQI因子分及总分比较
      
  结果见表3。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睡眠质量,但各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表3  两组治疗前后PSQI因子分及总分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中学生中、高考压力增加,学习负担加重,每日学习时间过长,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压力,致使学生们精神紧张,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情志不畅,气郁伤肝,肝郁气滞,扰动心神。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亏,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也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因此,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致使白天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情志不舒,闷闷不乐,甚则急躁易怒,不思饮食等现象,明显阻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并已成为近年来某些学生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中、高考成绩更加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失眠主要是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虽然有效,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易产生药物依赖,并影响记忆力,常常不被学生所接受。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和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失眠症属于中医“不寐”等范畴,其病因较多,病理变化与临床症候比较复杂,但总是与心脾肝肾有关。中学生年青力壮,虚证较少,而实证多见,大多由于思虑劳神太过,以及情志忧郁。所以肝气郁结成了中学生失眠症的病理基础,或兼虚、瘀、痰、火等,治疗原则宜以调气解郁,养心安神为要。神调液中柴胡、刺蒺藜疏肝解郁;白芍、丹参、酸枣仁、珍珠母、茯苓养心活血安神。全方疏养兼施,气血并调,使肝气得疏,气机通畅,心神得宁,失眠随之恢复。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82.86%(P<0.01),PSQI因子分总减分率值为5.92±2.80,对照组为3.96±2.71,两组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且神调液作用温和,疗效巩固持久,未发现后遗症和药物依赖性等副作用。

【】
  [1]王维治. 神经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56?265.
  
  [2]张伯臾. 中医内[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113?116.

  [3]江永苏, 黄中文, 熊小良, 等. 神调液治疗神经衰弱临床观察[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4(1): 26?27.

  [4]杨德森. 精神病诊断标准与案例[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1989: 533?534.

  [5]刘贤臣, 唐茂芹, 胡 蕾, 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3(2):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