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宏伟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丹参、脑活素及按摩抚触,治疗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代替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前、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分别从(34.8±13.6)、(43.7±11.3)、(35.6±14.6)增加到(49.2±12.5)、(58.6±12.9)、(52.8±19.4),对照组分别从(35.2±11.2)、(42.9±13.6)、(34.8±14.2)增加到(41.6±10.3)、(50.8±12.8)、(42.9±13.9);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5.0%;治疗组脑血流速度改变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小儿HIE疗效明显。

【关键词】  灯盏花素;缺氧缺血性脑病;儿童;收缩期血流速度


  灯盏花素是从中草药灯盏细辛中提取出的灯盏甲素、灯盏乙素的混合物,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成人心脑血管等缺氧缺血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应用于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尚少见报道。我科于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灯盏花素辅助治疗HIE,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HIE患儿64例,其中男35例,女29例,月龄<1个月12例,~3个月20例,~6个月19例,>6个月1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HIE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孕周、性别、体重、HIE分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略)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综合干预治疗,包括(1)药物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0.5~1 mL/kg、脑活素5 mL分别加入10%GS 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一疗程;(2)按摩抚触疗法:由经过抚触培训的护士在专门的抚触室内进行操作,每日上、下午各一次,15 min/次,10 d为一疗程。治疗组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衡阳恒生制药有限公司)代替对照组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10~20 mg加入10%GS 50 mL 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一疗程,其余治疗同对照组。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在患儿安静状态下测定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治疗10 d内患儿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哭声有力,心率>100次/min,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0 d以上症状体征恢复;无效:治疗10 d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2.1  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比较
      
  结果见表2。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大脑前、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比较(略)注:*治疗组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围生期窒息是导致HIE的主要原因,Lou等[3]用Xe132测定新生儿脑血流量,发现脑血流量≤20 mL/(100 g·min) 时易致脑室内出血而导致脑萎缩,即脑血流量减少是引起窒息后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灯盏花全草中提取的以灯盏乙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新型中药制剂,具有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同时可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及红细胞的聚集,增加纤溶活性,降低血液粘滞度,清除氧自由基[4],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开放,从而恢复缺血区域的血供。陈康宁等[5]报道,蛋白激酶(PKC)参与神经元缺血性损害,而灯盏花素对PKC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而防止脑缺血诱导的钙超载,起到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患儿治疗后大脑前、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提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HIE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属中药制剂,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韩玉坤, 虞人杰, 卜定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J]. 中华儿科杂志, 1997, 35(2): 99.

  [2]李蓉萍. 丽珠赛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8): 469.

  [3]Lou HC, Lassen NA, Friis?Hansen B. Lowcercbral Blood Flow in hypotensive perintal distress [J]. Acta Neurol Scand, 1997, 56(4): 343?352.

  [4]张永源.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02, 11(1): 87?89.

  [5]陈康宁, 董为伟. 蛋白激酶C抑制对脑缺血大鼠突触体游离钙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