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疗效及影响。方法:对143例具有特异性体质或特异性家族史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对照组72例。住院期间相同,观察组出院后吸入布地奈得气雾剂一年。观察用药后两年内两组病例喘息发作次数、一年的身高增长以及6岁时测得的呼气峰流速(PEF)。结果:观察组吸药期间喘息发作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但终止吸药的第二年内,两组的喘息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身高增长值及第二年末诊断为哮喘的人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时测PEF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吸入布地奈德可减轻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发作,保护肺功能,但不能改变喘息性疾病的预后。
【关键词】 吸入疗法;布地奈德;哮喘性支气管炎
本文收集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期间患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住院病例143例,观察评估吸入布地奈德一年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年龄2~3岁,男女不限,表现为咳嗽、气促、哮鸣音,出生后发作≤2次,符合哮喘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且具备个人特异性体质(患湿疹、反复发作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至少一种),或具备特异性家族史(父母亲至少一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共143例。除外先天性喉喘鸣、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异物等。依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71例,对照组7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略)
1.2 方法
用药方法:住院期间全部病例均予常规抗感染,舒张支气管并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2周。观察组出院后采用有活瓣的带面罩的储雾罐(spacer)吸入布地奈德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一年,初3个月2次/d,200 μg/次;后减为每晚1次,200 μg/次;对照组出院后不再吸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内容和评估指标:由专人负责随访记录,每1~2月随访一次,内容包括第一年及第二年两组喘息发生例数及喘息人群发作次数;第二年末,若喘息≥3次,再结合GINA方案,即诊断为哮喘,得出每组的哮喘发生率;3周岁时测身高,4周岁时再测身高,得出一年期间身高增长值;6周岁时训练患儿学会吹呼气峰速仪,如不能正确掌握者被剔除,测三次取最高值。
1.4 统计学分析
喘息人群发作次数、3~4岁一年内身高增长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其余各组间相关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喘息发生率比较
第一年喘息发生例数,观察组7例(9.9%),对照组25例(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P<0.01);第二年喘息发生例数,观察组26例(36.6%),对照组20例(27.8%),两组喘息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P>0.05)。
2.2 喘息发作次数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年喘息发作次数分别为(1.32±0.45)、(2.05±0.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1);第二年喘息发作次数分别为(2.15±0.83)、(2.09±0.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
2.3 第二年末哮喘发生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第二年末哮喘发生率分别为32.39%和40.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
2.4 3~4岁身高增长值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3~4岁身高增长值分别为(7.25±0.62)cm和(7.19±0.65)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
2.5 6岁时测呼气峰流速(PEF)比较
剔除至6周岁时已诊为哮喘而规则吸药者及不能学会吹峰速仪者,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PEF分别为(175±23)L/min、(164±25)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
3 讨论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常由病毒感染诱发,伴有特应性体质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患儿是日后成为持续性喘息(哮喘)的高发人群[2]。大部分喘息症状已消失的儿童,气道高反应性仍然可能持续存在,其肺功能可持续降低直至11岁左右。故对哮喘性支气管炎,特别是伴有特应性体质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外研究多关注于吸入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各家的结论是不同的[3]。Kajosaari报道吸入激素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的喘息有效,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有特应征的孩子。芬兰报道给予吸入布地奈德4个月,可减少反复喘息的发生,但终止治疗后不久疗效消失。英国的资料认为早期吸入布地奈德6周,不能减轻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也不能预防6个月内喘息复发。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具有特应征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患儿患哮喘性支气管炎后吸入布地奈得气雾剂1年,吸药期间喘息发生例数及发作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吸入布地奈德可减轻气道炎症,减轻气道的高反应性。但终止吸药的第二年内,喘息的发生率及喘息人群发作次数又升高,与对照组相似,且观察期的第二年末两组哮喘发生率无差异,提示吸入激素并不能改变喘息性疾病的预后。
儿童喘息与成人有所不同,6岁左右及青春期前后由于自身的皮质激素的升高及免疫耐受的出现,部分患儿喘息在此年龄后可不再发或很少发,达到临床治愈[4],故在此年龄前保护好肺功能,防止或减轻气道重塑尤为重要。本组资料显示至6周岁时,治疗组的呼气峰流速(PEF)较观察组为高,可能吸入布地奈德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吸入激素是否有副作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是否影响身高,国外报道长期吸入激素的儿童至成人期的身高未受影响[5],本文资料显示在3~4岁一年内身高增长方面,两组无差异,说明每日吸入中低剂量激素对骨骼发育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吸入激素可有效保护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是方便、安全的,我们倾向于对具有特应征或特应性家族史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给予早期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至于最佳疗程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1]杨锡强, 易著文. 儿[M]. 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0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 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100?107.
[3]Wennergren G, Kristjansson S.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and future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 [J]. Eur Respir J, 2001, 18: 1044?1058.
[4]李明华, 殷凯生, 蔡映云. 哮喘病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760?763.
[5]Agertoft L, pedersen S. Effect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inhaled budesonide on adult height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J]. N Engd J Med, 2000, 343: 1064?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