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台永红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探讨蓝光面部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使用LED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面部痤疮30例,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后对面部皮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中总积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治疗2周后下降幅度明显增加。结论:蓝光治疗面部寻常痤疮不良反应不明显,疗效确切。

【关键词】  痤疮;寻常;蓝光

 近年来,以蓝光为主的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有一定的,其疗效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笔者使用 LED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面部痤疮3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均为2005年以来我院门诊诊治的寻常痤疮患者,其中男、女各15例,年龄18岁~30岁,平均年龄23.3岁;病程4个月~6 a,平均病程2.6 a。全部患者均为确诊的轻、中度寻常痤疮(相当于痤疮Pillsbury分类法Ⅰ级~Ⅲ级[1]),试验前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具体纳入标准:Ⅰ级~Ⅲ级寻常痤疮患者,无囊肿形成;痤疮患处无开放性伤口或糜烂面者;无严重系统性疾病及并发其他皮肤病者,如红斑狼疮、银屑病、湿疹等;近2周内未口服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其他易引起痤疮的药物;近2周内未使用过其他口服或外用治疗痤疮的药物;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非光敏或瘢痕体质,剔除标准:不能按时复诊或失访者;治疗期间同时口服或外用其他治疗痤疮药物者;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不计入疗效,但纳入安全性评价。

  1.2  方法

  1.2.1  治疗仪器  以LED(发光二级管治疗头)为光源,可输出窄谱415 nm蓝光的OMNILUX BLUE痤疮治疗仪。

  1.2.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嘱患者先用清水洗净面部,并擦拭干净,用遮眼罩遮住双眼以防蓝光对眼睛的可能伤害。治疗仪光源距患者面部15 cm,剂量达50 J/cm2~200 J/cm2,治疗2次/周,20 min/次,4周治疗累计剂量可达到396 J/cm2~1728 J/cm2。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后对面部皮损进行疗效评价。

  1.2.3  疗效观察指标[2]  将面部分为5区:额部、左颊部、左颊部、鼻部及下颌部,分别记录每区各类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的数目,在分区记录各类皮损数目的同时,以总积分形式对皮损的炎症程度和数量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评分标准为1个粉刺0.5分,1个丘疹(直径1 mm~5mm)1分,1个脓疱2分,1个结节(直径>5 mm)3分。总积分为各种类型皮损积分的总和,由对患者治疗情况不知情的两位皮质科医生观察完成。

  1.2.4  疗效判断标准[2]  根据面部皮损总积分减少的百分率评价疗效:皮损比原有皮损积分减少≥90%为痊愈,60%~89%为显效,20%~59%为好转,<20%为无效,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在治疗4周结束后分别对粉刺、丘疹、脓疱、结节4种皮损进行皮损数量减少率的评价,皮损数量减少率=(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

  2  结果

  2.1  痤疮各类皮损总体情况  30例痤疮患者在治疗1周、2周、4周后有效例数分别为4例、18例和27例。治疗中总积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治疗2周后下降幅度明显增加(表1)。

  表1  30例面部痤疮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疗效(略)

  2.2  不同类型皮损的治疗情况  治疗4周后30例患者不同类型皮损的减少率见表2。

  表2  蓝光治疗寻常痤疮不同类型皮损的疗效比较(略)

  2.3  不良反应  本试验共入组30例患者,全部完成整个观察,其间除1例患者在治疗后有局部不适感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痤疮的发病因素之一是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中产生大量内源性卟啉(主要为原卟啉Ⅲ),吸收蓝色可见光(415 mm)后被激活为高能量的不稳定卟啉,与三态氧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单态氧,单态氧与细胞膜上的化合物结合后损伤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另外,蓝光还可以通过影响痤疮丙酸杆菌的跨膜质子的流入和改变细胞内pH值杀灭细菌[3~5]。国际上应用蓝光治疗痤疮,仅有10余年的。20世纪90年代初Meffert等[6]首先报告应用蓝光型的高压灯经10次照射累积剂量达325 J/cm2时可明显改善痤疮和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之后Papageorgiou等[4]选择每次更小辐射剂量,但增加辐照次数的方法,当总量达到320 J/cm2时粉刺的改善率为45%,炎性皮损的改善率为63%。Tzung等[2]通过自身对照单盲试验发现蓝光会加重囊肿的形成而明显减少丘疹和脓疱性皮损,从而认为非囊肿型痤疮是蓝光治疗的最佳适应证。根据以往的经验,笔者去除了无效的囊肿型痤疮患者,重点观察蓝光对轻、中度痤疮的治疗效果。结果进一步证实蓝光对轻、中度痤疮治疗效果明显,其中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开始于治疗2周后,第4周治疗结束后有效率达73.33%,其中对炎性皮损(丘疹、脓疱)的治疗效果最佳,皮损减少率分别达67.73%和71.67%,对于粉刺和结节的疗效差,皮损减少率仅为10.42%和13.33%。LED蓝光是窄谱高纯度光,确保了患者不会受紫外线及红外线的辐射作用,不会因热损伤面部而出现不良反应。本组除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不适感外,其他患者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
    [1] Tzung TY,Wu KH,Huang ML.Blue light 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J].Photod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2004,20(5):266?269.

  [2] Papageorgiou P,Katsambas A,Chu A,Phototherapy with blue(415 nm)and red (660 nm)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J].Br J Dermatol,2000,142(5):973?978.

  [3] Meffert H,Gaunitx K,Gutewort T,et al.Therapy of acne with vis?ible light.Decreased irradiation time by using a blue?light high?energy lamp[J]. Dermatol Monatsschr,1990,176(10):597?603.

  [4] 乔丽,赵广.蓝光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