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心理分析及康复护理干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刘春兰,曾剑贞,林细妹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6例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执行护理程序康复计划,即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实施康复计划,评价康复效果。结果: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体重下降幅度、食欲、平均住院日的比较上,康复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有效的心理及肢体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老年手术患者;髋部骨折;心理状态;康复干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社会问题。 老年人往往由于外伤、跌倒而导致骨折,尤其容易引起髋部骨折,这突然来的创伤会使老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反应,又因为老年人生理上的特殊性,疾病的康复较慢,住院时间长,手术后易产生并发症。因此,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心理护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有效的康复干预可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增加肌肉力量,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的愈合,增加机体抵抗力,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尽早恢复肢体功能[1]。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对4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评估,实施因人而异的康复护理干预,与同期48例采取常规护理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比较,发现有明显的差别,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96例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其中股骨颈骨折53例,股骨粗隆骨折4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48例,男16例,女32例,年龄60岁~105岁,平均年龄为77.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粗隆骨折22例;对照组48例,男15例,女33例,年龄60岁~98岁,平均年龄76.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粗隆骨折2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两组在性别、年龄和骨折部位上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执行骨折手术患者的常规护理;康复组按照护理程序的四个步骤进行。

  1.2.1  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  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患者进行评定,≥50分为判断界限,得分越高其焦虑程度越重。通过交谈观察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发现有如下的心理反应。恐惧心理:多由于遭受突然创伤而致的骨折老年患者,从行动自如到卧床不起,从健康人的角色转变为患者,以及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理解手术程序,担心手术效果,或过多的担心可能会致残等而产生的恐惧心理;焦虑心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由于病程长,预后较差或不理解手术及担心手术效果或者原因,极易产生焦虑心理;依赖心理:患者受伤后卧床不起,易产生依赖家庭、陪护人的心理,一般表现为被动、顺从、依赖,情感变得脆弱;伤感孤独心理:患者骨折后需要别人照顾,自尊心受到挫折,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愁眉苦脸,不愿意配合治疗和手术。

  1.2.2  制定康复护理干预计划  根据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结果,制定因人而异的康复护理计划。

  1.2.3  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计划  首先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康复措施,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康复护理。为了克服患者的恐惧心理,护士要给患者有力的支持和信心的保证。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手术的效果及治愈率,对疾病及手术的预后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信息,可以让治疗及手术效果好的患者与其交谈,增强其手术的治疗信心。护士各种操作准确熟练,护理中忙而不乱,使患者信任护士,从而消除恐惧心理,亦可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如适当的陪伴与按摩,转移注意力的交谈,从而缓解患者恐惧心理。要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情绪,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患者的感受,与患者一起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向患者讲解手术及治疗的效果、疾病预后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后的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而引起的后顾之忧。护理人员要谅解关心患者,激励患者与疾病斗争,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给患者以家庭的温暖,这样能解除老年患者的失助孤独的心理。手术后的患者还要制定康复计划,首先,要保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维持患肢在外展20°~30°中立位,禁止外旋内收。鼓励患者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教会患者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即在术后疼痛消失后,在床上锻炼股四头肌、臀肌,足跖屈背伸,以增强髋部周围的肌肉力量,固定股骨头;其次,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功能锻炼,练习扩胸、深呼吸,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挺胸,双手拉吊环,重复5次~10次,每天2回~3回,以锻炼肺部功能。屈伸两肘 ,屈伸健侧的下肢,抬腿膝部伸直,促进下肢静脉回流。进行扩胸抬臀健侧下肢的训练,10 min/次~15 min/次,2次/d,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教会患者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足趾关节屈曲活动,5 min/次~15 min/次,每次持续5 s~15 s,反复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康复组4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50分~59分有32例(66.67%),60分~69分12例(25%),70分以上4例(8.33%),有40例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占83.33% ,有33例疑虑重重占68.75%, 有25例自感孤独占52.08%,两组焦虑的评分、平均住院日、体重等方面比较见表1。经过t检验两组之间入院时SAS和平均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经入院不同的干预,SAS和平均住院日、平均体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明通过康复护理计划使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少、体重下降幅度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

  表1  康复组与对照组焦虑与体重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略)

  3  讨论
  
  突然遭受创伤致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反应,从本组治疗中可见焦虑是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其次因创伤后长期卧床,使其本来年老体弱,生活需他人照顾的老年人更加产生被动依赖感,过度持久的焦虑情绪易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导致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抗病能力下降,同时影响康复训练与康复疗效。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因手术制动,会使肌肉和关节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变致密,弹性下降,易造成关节挛缩,甚至出现废用性萎缩,同时长期卧床致情绪不稳定,食欲不振并且易患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处理后,均须每天坚持功能锻炼,保持肌肉和关节的活动,预防肺部感染、压疮、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制定和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康复训练程序的原则,以主动训练为主,被动训练为辅,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3]。做到因人而异,促进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增进食欲,使体重下降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必须在做好心理康复的同时进行康复锻炼,才能使患者自觉地做好主动的锻炼和配合辅助的功能锻炼,从而达到如期康复的治疗效果。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和康复干预,使老人的住院过程缩短,对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增加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都有积极的意义。

【】
    [1] 老年人下肢骨折卧床期间的康复护理干预[J].临床康复,2002,6(4):587.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卫生心理杂志,1993,(增刊):160.

  [3] 王菊生.股骨干骨折196例术后功能训练的护理指导[J].康复,20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