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沟癌误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贺战科,景巧珍,王荣军  

【摘要】  目的:提高肺上沟癌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肺上沟癌临床及胸片表现,着重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一例为肺部表现,而为骨科、神经的症状,胸片仅表现为肺尖胸膜肥厚,常误诊为肺尖帽及结核。结论:肺上沟癌的临床表现及胸片不典型,当出现相应症状或胸片表现为肺尖部胸膜增厚时,要及时行胸部CT检查,必要时行胸部MRI检查。

【关键词】  肺尖;肺上沟;肺上沟癌

  肺尖是指从胸膜顶到锁骨之间的肺组织,在肺尖范围内发生的癌变称为肺尖癌[1]。肺上沟是指锁骨下动脉通过胸膜对肺尖形成的压迹,位于肺尖顶部下方约2 cm~3 cm,肺尖癌向上侵犯肺上沟时称为肺上沟癌,又称Pancoast瘤,癌肿常因侵犯臂丛下干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为:肩背部疼痛,C8、T1脊神经受侵症状,Horner综合征及手部肌肉萎缩等。因其无肺部症状,故常易误诊。笔者近8年中曾遇到4例此类误诊病例,3例经穿刺活检证实,1例经CT确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回顾性复习与分析1998年2月至2006年6月我科所检查的526例肺癌患者,发现4例被误诊的肺上沟癌,有关此4例的一般资料、就诊科室、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明确诊断及诊断依据等见表1。

  表1  4例肺上沟癌的临床资料(略)

  从表1资料可见:4例中男性占3例;临床表现为肩背部疼痛,上肢尺侧麻木或疼痛,手部肌肉萎缩及Horner综合征。常规胸片诊断为正常肺尖帽的2例,肺结核2例。4例胸部CT表现比较典型,为周围性肺癌的影像表现,误诊时间约为17.5个月。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止误诊的措施  本组4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4例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后3例到骨科就诊,而骨科医师对肺上沟癌的临床症状不熟悉,故4例患者误诊时间都超过1 a;因肺上沟癌临床比较少见,故放射科医师对其胸片表现不是十分熟悉,再加上胸片仅仅表现为肺尖胸膜增厚,其下缘较光滑锐利,易误诊为正常肺尖帽或肺结核改变;防治措施:临床医生尤其是骨科医生应熟悉肺上沟癌的临床症状,当患者出现相应症状及胸片表现为肺尖胸膜增厚时,应及时作胸部CT检查,排除肺上沟癌。

  2.2  肺上沟癌的解剖、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

  2.2.1  解剖  肺尖是指从胸膜顶到锁骨之间的肺组织,相当于胸廓入口水平,前方为第一肋软骨,胸骨柄外侧为第一肋骨,后方为第一胸椎及第一、二后肋,起自这一特定部位的周围型肺癌称为肺尖癌,由于此处空间狭小,肿瘤常向上直接侵犯肺上沟结构,包括胸内筋膜淋巴、臂丛下部神经、肋间神经、星状神经节、交感神经链、邻近肋骨及脊椎、脊髓,即称为肺上沟癌(又叫Pancoast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Pancoast综合征。

  2.2.2  肺尖癌的临床表现  肺尖癌虽然是肺部疾病,但肺部症状却很少,而肺外症状较多,主要表现为Pancoast综合征。

  2.2.2.1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肩痛是由于臂丛、肺尖胸膜、胸内筋膜、第1~第3肋骨和胸椎受侵。疼痛可向上放射至头顶部、向下可放射至肩胛骨内侧、腋部、胸前部和尺神经分布区。临床常误诊为颈椎病和肩关节疾病,延误诊断可长达5个月~10个月。

  2.2.2.2  Horner综合征  在Pancoast综合征中发生率约为14%~50%,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易误诊为眼部疾患)、同侧面部和上肢无汗,是由于交感神经链和星状神经节受侵。同侧面部潮红和多汗可在上述症状之前出现,可能是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

  2.2.2.3  肺尖癌侵蚀C8、T1脊神经(参与构成尺神经)  可引起尺神经分布区肌无力、萎缩、感觉异常和疼痛;腋部和上臂内侧感觉异常被认为是Pancoast综合征的早期症状之一;椎间孔受侵约为5%~25%,与检查时癌肿所处的时期有关,当椎体、椎管破坏时,可压迫脊髓,出现脊髓压迫症状[2,3]。

  2.2.2.4  肺尖癌的少见临床表现  侵犯膈神经引起膈肌矛盾运动,累及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易误诊为喉部疾病),压迫上腔静脉(SVC)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CS),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因为肿瘤多发生在肺尖外围,早期很少出现肺部症状,以后可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3]。

  2.2.3  影像表现  影像学检查对肺尖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X线平片和CT是目前检查、诊断肺尖癌的主要影像方法。MRI是肺尖癌的最佳影像学的检查,不需增强其冠状面和矢状面成像即可判断臂丛神经是否受侵,横断面成像用于检查胸椎侵蚀各肿瘤向椎间孔扩散的形态。X线平片表现将肺尖癌分为两型:胸膜增厚型及团块型,胸膜增厚型表现为胸膜顶增厚,病灶多位于肺尖部偏后,易发生胸壁、肋骨及椎体的破坏。团块型表现为肺尖部团块影,位置多偏前,病变内可见液化坏死、空洞,一般没有胸壁、肋骨及椎体的侵犯[1],基本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表现。

  2.3  CT表现  基本同周围型肺癌的表现,早期肺尖可见胸膜肥厚影或肿块影,肿块内可见空泡或细支气管充气影。中晚期肿块密度不均,其内可见空洞影,斑点状钙化影,周围为分叶征及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胸壁软组织肿胀、胸椎、第一、第二肋骨胸骨骨质破坏,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影。

【】
    [1] 杨钧,马大庆.肺尖癌的临床和影像诊断[J].医学影像技术,2000,16(7):519.

  [2] 吴在德.外[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7.

  [3]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3.

  [4] 李铁一.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