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赵变琴,杜娜,翟佳丽,张晓晓

【关键词】  脑出血;气管切开术;护理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笔者作为神经内科的护士,共参与了1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例,均为脑出血昏迷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2岁~60岁,平均年龄为38岁;12例患者中,6例治愈,4例好转,2例死亡。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昏迷状态,无自主运动及意识,不需要特殊的心理护理。气管切开仅为一小手术,但患者往往发生突然意外,而且病情危重,使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因此,需要耐心细致的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以便能更好的配合和护理。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如呼吸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丝放在管口,看是否上下飘动;出血的观察:切口少量出血,一般在手术后24 h后减少,可行局部压迫止血,出血量大应及时联系医生再次手术结扎血管;分泌物的观察:观察分泌物的颜色、量、性质,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留痰培养;各种管道的观察:保证输液管、引流管和尿管的通畅,以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呼吸困难;并发症的观察:观察有无软组织、气管黏膜、切口的出血,有无切口感染、肺炎及发生喉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拔管困难等。

  2.3  换药  2次/d,随脏随换,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4  吸痰技术  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直径为气管套管的1/2不超过2/3,口鼻腔分开;吸痰注意的原则:操作前要熟悉病情,掌握吸痰的时间,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吸痰前后要吸氧,提高氧浓度至10 L/min,1 min~2 min后调回原浓度,吸痰时要注意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吸痰方法:检查负压,压力过高易损伤气管内壁,严重引起肺不张,负压过低吸痰不净,造成反复吸痰。次数过于频密也会损伤气道,吸痰时间过长易造成低氧血症。方法: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后松开负压,进管至气管隆突处刺激咳嗽后稍往上提0.5 cm~1 cm加负压,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痰液粘稠时可先往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3 ml~5 ml,等患者呼吸数次后用同方法再吸。吸痰管进入气道次数不要超过3次,危重患者及痰液较多的患者可间断吸痰。禁止插入同时施加负压,禁止反复提插,避免“拉锯式”动作过于粗暴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吸往气管黏膜时应松开负压,带呼吸机者,无自主呼吸的患者不易脱机吸痰;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 s;部分不能自行排痰插入深度为10 cm~12 cm,完全不能自行排痰可插入12 cm~15 cm,咳嗽反射完全消失的可插入15 cm或更深。但也因人而异,视病情而定;吸痰前、中、后须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神志、面色的改变,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SpO2的变化,出现心率失常或SpO2<90%时立即停止操作。

  2.5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患者每日从呼吸道排水1 000 ml,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作用,吸入未经湿化的氧气,使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易造成堵管。方法,补液:每日液体入量应保持在2 500 ml~3 000 ml,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湿水为前提;湿纱布覆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无菌蒸馏水,均匀洒在覆盖于气管外口的湿化纱布上,定时更换;雾化:常规1次/4 h,用药可用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氧分压低的患者雾化与吸入同时进行,雾化液应现配现用。

  2.6  保持适当的气囊内压  气囊压力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气管黏膜缺血性溃疡,拔管后瘢痕可致气管狭窄,重者可出现穿孔和瘘管及气管周围大血管出血等。因此,气管内压必须在最小范围内,以不漏气为最佳(不超过2.67 kPa);不能测气囊内压时,应注入3 ml~5 ml空气以手触之如耳廓样硬度,相当于2.26 kPa~2.92 kPa,严格按常规4 h~6 h放气一次,每次5 min~10 min。

  2.7  严格无菌操作  一人一副手套,一次一根吸痰管,尽量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雾化器专人专用,储痰罐每班更换浸泡液。

  2.8  一般护理  环境要安静、清洁,空气清新,室温22℃~24℃,相对湿度60%~70%,每日用湿拖布擦地3次,用84消毒液消毒2次,紫外线消毒及通风2次;严格按常规要求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2次/d。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患者吞咽反射消失,需要采用鼻饲为患者维持营养,鼻饲管应保持清洁通畅,并定时更换;经常翻身叩背,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

  2.9  合理应用抗生素  脑出血昏迷患者自身抵抗力明显降低,易造成误吸,肺部感染脓痰不易咳出应及时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做到大量、联用,并及时作痰菌培养,为应用抗生素合理规划。

  2.10  拔管注意事项  病情稳定,肺部感染得以控制后进行气管封管试验,间断封管,逐渐加长封管时间。呼吸功能恢复后观察24 h~48 h及时拔管,伤口不缝合,保持呼吸道通畅。

【】
   [1] 李溪,彭玉芳.重度颅脑损伤20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