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脉小组为主体开展温馨输液的实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卢慧君,余涓薇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探索温馨静脉输液方法。方法:以静脉小组(IVT)为主体,通过制定标准,全体人员培训学习,开展“温馨输液”的实践。结果:护士穿刺成功率从66%提高到92%,患者满意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通过开展“温馨输液”实践,大大提高了我院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技术。

【关键词】  静脉小组;温馨输液;静脉留置针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无菌技术,护士静脉穿刺技术和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接受静脉穿刺输液时的感受。我院2000年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但仍未普及,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院护理部于2005年3月组建了静脉输液小组(IVT),通过以静脉小组为主体,制定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技术标准,全体人员培训学习,2003年10月开展“温馨输液”活动,经过1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静脉小组的成立

  1.1  静脉小组的成立原因  随着护科不断细化,专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静脉输液这项一直被认为是简单操作的护理技术也正在向专业化、专科化方向。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静脉输液专业学会,并有专门的静脉输液专业人员。我院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探索温馨的静脉穿刺输液方法,提高静脉输液水平,以推广静脉输液领域新理念、新技术为龙头,于2003年3月成立了IVT。

  1.2  IVT成员的资格  IVI成员来自临床一线护师以上职称,静脉输液理论和技术培训40个学时以上,95分,自愿参加,研究静脉输液理论和技术,有奉献精神,穿刺成功率在99%以上,是公认的穿刺能手。

  1.3  IVT的工作职责  熟练掌握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技术和理论,熟悉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和新理论;负责培训全院护士学习静脉输液技术和理论,在全院推广静脉输液新技术;任何科室和个人遇到静脉输液方面的理论和操作技术问题,小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解答,并彻底解决问题;小组成员须按时参加小组活动,随叫随到,保质保量完成分派的任务。

  2  以IVT为主体,在全院开展“温馨输液”的实践活动

  2.1  活动宗旨  为了给患者提供人性化静脉穿刺输液的优质护理服务,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输液技术水平为突破口,更新护理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静脉小组倡导在全院开展“温馨输液”活动。

  2.2  成立活动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成员为IVT成员加各科护士长。IVT成员集体讨论制定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标准,标准参照美国BD公司赞助、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翻译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及基础护理教科书,标准体现人性化护理观念和温馨服务理念;设计患者对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预调查一次;制定量化培训方案,预统计各科护士每100针静脉穿刺成功率。

  2.3  进行静脉穿刺输液规范化全员培训

  2.3.1  将标准下发科室,先组织学习  要求全院护士规范静脉穿刺输液服务礼仪标准,与患者商榷制定静脉输液计划,包括输液时间、方法、部位,操作前向患者问好,耐心细致地解释,让患者有充分思想准备,愿意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操作后感谢患者的配合,协助患者取舒适的输液体位;如果穿刺失败,要诚恳的向患者道歉,赢得患者允许,方可再次进行操作。使患者在接受静脉穿刺输液中,充分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体贴和爱护,把接受治疗变成一种享受。

  2.3.2  全院护士在示范教学室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培训  由IVT成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训练,重点强化操作前后的礼貌用语、解释、血管选择原则、静脉留置针的持针手法、进针角度、穿刺及送套管等方法以及穿刺后固定方法和感谢患者的配合意识。

  2.3.3  每个护士轮流充当一次患者  亲身体验一次静脉输液操作前后有问候、有解释和不问候、不解释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使护士明白“温馨输液”活动的必要性,充分认识提高静脉穿刺输液技术和改善服务态度同等重要。

  2.4  进行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和护士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统计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在“温馨输液”活动开始前和活动半年后,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调查的内容有:护士输液时的态度、解释的内容、输液技术、关注患者感受的程度、巡回时对患者的帮助、患者对输液的总体感受,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为标准进行评价。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在活动准备阶段统计1个月,活动开展半年后随机统计1个月。

  2.5  结果  表1显示,开展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活动前后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活动后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活动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表1  患者输液满意度(略)

  注:χ2=15.23;P<0.01。

  表2  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略)

  注:χ2=60.31;P<0.01。

  3  讨论

  3.1  充分发挥IVT的作用  IVT成员均来自临床一线为各科的业务骨干,“温馨输液”活动以IVT为主体,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协助进行,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护士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实现自我价值,在全院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3.2  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护理  患者对优质护理指征的观点是:对患者态度好、业务精湛、责任感强、对患者的关心、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时满足其需要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获得的良好感觉[1]。从开展“温馨输液”活动的实践,体现了患者优质护理指征的观点。从结果看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输液满意度提高了20.8%,静脉穿刺成功率平均提高了15.9%;推动了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活动初期全院每月静脉留置针用量100支,现在每月静脉留置针用量650支,使用量提高了6.5倍;患者自愿选择接受静脉输液,有患者说:“我愿意到你们这儿扎针,来了以后像到家一样,感到亲切,扎针技术也好。”

  3.3  转变了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2]。在护理服务中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护理的全过程,“温馨输液”实践活动的开展,从护理操作的细节,寻求最佳的人性化表达,去吸引和留住患者。通过护士亲身体验患者的感受,理解了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时的精神安慰需要,认识到熟练的静脉穿刺输液技术是为患者服务的先决条件,同时要有关心、体贴,与患者协商自愿接受输液的时间及选用输液方法,改变以往统一输液治疗的工作规程,体现为患者着想的爱心、细心和热情的工作态度,才能使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时,感受到人性化的温馨护理服务。

【】
    [1]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优质护理的指征:住院患者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2] 陈婉珍,薛金增,李忠丽,等.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