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泵;护理
我院内分泌科自2000年引进美国MiniMed胰岛素泵,先后为30例患者进行了胰岛素强化,同时也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住院糖尿病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8岁~81岁;病程3 a~19 a,平均8.5 a。1型糖尿病患者8例,2型糖尿病患者22例。
2 护理
2.1 胰岛素泵治疗前的护理
2.1.1 患者的选择 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1],尤其是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仍不稳定,且患者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并渴望把血糖控制好者。
2.1.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慢性病程的特点和胰岛素泵的有关知识,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和消极悲观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1.3 置泵前的 了解患者病史,讲明胰岛素泵的特点,共同制定理想的血糖标准、饮食计划。装泵前嘱患者沐浴,更换衣服,有皮肤病者治愈后才能装泵。
2.2 置泵方法及护理
2.2.1 置针部位选择[2] 腹部:胰岛素吸收最快,具有可预测性,受活动的影响较少。部位更换:其他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
2.2.2 置泵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选择脐部两侧为穿刺点。消毒皮肤,将软管置式插头放置于持针器上,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按下开关,针头即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针芯,用护皮膜固定。调试胰岛素泵:医师根据患者安泵前胰岛素用量和血糖监测结果,并设定初始的胰岛素基础释放量和餐前大剂量。
2.3 置泵后护理
2.3.1 泵放置指导 平时将泵放于衣服的口袋中或拴在腰带上。洗澡时可使用快速分离器将泵脱开,但不应>1 h,沐浴完毕应立即装上。特殊检查时应注意避免将泵直接置于X线下,应使用快速分离器将泵取下,检查完后再接上。
2.3.2 严密观察血糖 监测血糖7次/d,即三餐前0.5 h,三餐后1 h及2:00时,3 d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3次/d~4次/d,注意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置泵后3 d~7 d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容易发生低血糖。
2.3.3 局部皮肤护理 置泵后应每日检查皮肤有无红肿、水疱、硬结及贴膜过敏现象,充注软管皮下保留3 d~5 d后,连同旧装置一起拔出丢弃,更换新充注装置,新充注部位与原充注部位应相隔2 cm~3 cm以上。
2.3.4 胰岛素泵的管理 置泵后防止管道的过度扭曲、折叠,熟悉泵常见警报原因,熟练掌握处理方法。检查泵是否正常运转,电池是否充足,观察胰岛素剩余量,以便及时补充。
2.3.5 更换胰岛素 提前2 h~3 h从冷藏箱中取出放于室温内,以免胰岛素热后溢出,在泵容器中产生气泡。
2.3.6 饮食护理 选择比较稳定的食谱,尽可能日常膳食满足营养需要并与定时定量的餐前量胰岛素应用相配合,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2.3.7 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适当运动。携带胰岛素泵者运动时,提醒患者不宜做剧烈、幅度较大的运动,以免泵管脱出。
3 结果
3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应用胰岛素泵期间,低血糖发生2例,占15%。有研究显示低血糖的发生在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者比多次皮下注射者明显减少约8倍[3]。
4 讨论
胰岛素泵模仿人体胰腺的功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效地克服黎明现象。
【】
[1] 朱寿美.胰岛素应用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25.
[2] 程红,秦英.影响胰岛素泵疗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0.
[3] 罗国春,翁建平.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同时需重视低血糖的防治[J].广东医学,2003,24(10):1031?1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