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破伤风并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破伤风;气管切开;护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急性传染病[1]。我科于2006年10月17日收治1例重症破伤风并气管切开的患者,经过精心的和恰当的护理,患者于2006年11月16日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6岁,民工,主因发病前9天由锐器刺伤右手小拇指,当时采用简易包扎法做初步处理,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伤口于第6天自行愈合,第9天出现腰背部及全身肌肉强直,呈苦笑面容,角弓反张。于2006年10月17日上午9:00 门诊以“破伤风(重型)”收住我科。查体:测 T 36.7 ℃ P 80次/min,R 22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较差,呈苦笑面容,查体不合作,牙关紧闭,颈强直,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腹肌硬如木板,足呈马蹄内翻。患者发病时间短,病情重,即采取病室保持安静、避光;流食,给予高热量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对伤口清创处理,并局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 500万U,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抗毒素治疗,应用破伤风抗毒素5万U,静脉点滴,1次/d;抗生素治疗,应用青霉素800万,3次/d,静脉点滴。控制痉挛,应用安定10 mg静脉推注,复方冬眠灵50 mg,3次/d肌肉注射。10月18日化验血RT WBC 11.6×10, N 97.6%,L 2.4%,肝功ALT 51 U/L, AST 205 U/L,TbiL 44.9 μmol/L。患者于10月18日23:00出现持续全身性骨骼肌痉挛,伴大量出汗,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口唇轻度紫钳,即给安定20 mg肌肉注射,吸氧2 L/min~3 L/min,心电监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插管术。10月19日观察呼吸不平稳,行气管切开术、鼻饲、导尿。10月22日患者突然全身肌肉出现持续性痉挛;安定10 mg静脉推注,水合氯醛20 ml灌肠无效, PO2急剧下降,测T 38.4 ℃ P 55次/min R 62次/min BP 100/60 mmHg给予呼吸兴奋剂、强心、纠酸,迅速上呼吸机建立辅助呼吸,应用冬眠1号(复方冬眠灵50 mg、杜冷丁100 mg、5%葡萄糖250 ml)24 h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后经过抗痉挛、抗毒素、对症等治疗,专人观察及护理,于2006年11月16日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病情观察细 破伤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痉挛,重症者可因喉痉挛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患者的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属于重型。因此,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神志和瞳孔,皮肤颜色的变化。每日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认真床前交接班,并作好护理记录。取舒适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时及时给予镇静剂,防止坠床,注意补充热量,准确记录出入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2.2 环境要求严 破伤风是一种特异性传染病,对各种刺激比较敏感。因此采取单人隔离病房,采用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病室地面,墙壁桌面,物品用消毒液擦拭1次/d,衣物、生活用品等经消毒液浸泡后使用。病室保持安静、通风、空气新鲜,温度21 ℃,湿度50%~60%。避免声光刺激,禁开大灯,使用床头灯。门窗玻璃全部用深色窗帘布遮挡,各项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减少不必要刺激。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和陪床人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
2.3 皮肤黏膜护理勤 由于频繁的抽搐,肌肉收缩,增加了皮肤的摩擦力和长期绝对卧床皮肤容易损伤,产生褥疮。因此,制订护嘱,每2 h翻身、拍背,按摩骨骼隆突处,并擦浴全身,观察皮肤完整性,颜色的变化;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尿迹浸蚀,如有污渍,随时更换;及时修剪指甲,理发;口腔护理2次/d,尿道口护理2次/d,口、眼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
2.4 饮食的护理 由于患者频繁的抽搐出汗多,机体消耗增加,需要在短时间内补充热量。在患者不能进食的情况下,采取鼻饲饮食,制订饮食卡;根据食物种类,热卡出每天的总量分次分量完成,每天2 000 ml~3 000 ml分5次,400 ml/次~500 ml/次,主要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纤维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为主。如牛奶、酸奶、果汁、葡萄糖粉,各种鸡汤、排骨汤等交替使用,保证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轻泻剂,如乳果糖、灌肠、开塞露等。
2.5 心理护理 患者于来院第2天、第5天出现呼吸暂停,行气管切开术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家属非常紧张、恐惧、情绪易激动。此时,护士应和家属沟通,解释安慰,讲解相关医学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配合急救,并且挑选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专护。
2.6 痉挛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记录痉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护;病床安置护拦,必要时采用防护带约束四肢,以防坠床及自行拔除静脉管道和其他管道,如胃管、输氧管等;尤其在气管切开,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患者的频繁抽搐,肌体耗氧量增加,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心脑等重要脏器供氧不足,引起脑水肿和心肌炎。因此,严格医嘱执行,专人护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患者痉挛频率和持续时间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保证各种顺利进行;同时,痉挛时分泌物增加,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7 气管切开的护理 术前向患者家属说明切开的目的,消除思想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使之主动,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护士做好术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术后要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随时作好抢救的准备,每日更换无菌纱布一次,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和湿疹,防止气管导管引起阻塞,及时消除气道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湿化气道,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或超声波雾化吸入,3次/d,生理盐水20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 000 U。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吸痰,更换吸痰管,口、鼻、气管应分开使用。
2.8 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 经过1个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疾病处于恢复期。恢复期的功能锻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以后的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由于病情的多变对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对肢体锻炼、语言功能训练、吞咽、咳嗽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护士应主动和患者交流、谈心,协助患者做床上被动运动,语言训练由字—词—句循序渐进,逐渐消除恐惧感,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
[1] 岳丽青,周建芬,肖目张.1例面颈部重度高压电击伤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5,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