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鱼佳生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5项血液传染指标,分析输血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 350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5项血液指标检测,并与2 10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 350例输血患者ALT异常(>40 lu)占13%,HBsAg阳性率为8.6%,抗HCV阳性率为0.2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51%,抗HIV未检出。结论:输血前患者5项血液传染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输血前;血液传播指标;医院感染;医患纠纷

  输血在临床抢救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引起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患纠纷。了解患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将对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减少纠纷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对本院2 350例输血前血液传播指标检测结果作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患者共2 350例,为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而需输血者。在住院首次输血前采集血液标本。对照:共2 100例,为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

  1.2  试剂  HBsAg、抗?HCV、抗?HIV1/2均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出品。梅毒抗体检测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技术公司出品。ALT试剂为北京中生公司出品。

  1.3  方法  HBsAg、抗?HIV1/2、抗?HCV检测采用ELISA方法,梅毒抗体采用TPHA方法,均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ALT按速率法(日本东芝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人群5项血液指标检测结果。2 35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ALT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25.99%,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卡方检测:χ2=263.10,P<0.01,见表1。

  表1  输血前患者及同期体检者5项血液指标检测阳性率例(略)

  3  讨论

  表中显示,输血前患者HBV、HCV、梅毒的感染率大大超过同期人的感染率(P<0.01),这可能是由于疾病使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而易于感染所致。从2 350例患者输血前血液感染分析看,多数患者在输血前就已有感染,其中HBV感染率最高为8.6%,梅毒抗体和HCV抗体阳性率也分别达0.51%、0.25%。如事先未进行指标检测,而在输血后发现感染,就有可能被患者误认为血源性感染,这样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所难免。2 350例患者和2 100例健康体检者均没有检出HIV可能与本地区患者感染率低与人口流动小有关。但不容忽视,应加强宣传防治工作。HBV、HCV、梅毒、HIV除输血可能感染外,还可通过母婴、医源性、针刺、纹身、共用牙刷、剃须刀及静脉吸毒等感染,因此乙肝的防治除抓好婴幼儿免疫外,还须抓好成人的防治,丙型肝炎、梅毒的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保护,主要通过切断可能的感染途径来实现。梅毒是近年来性传染疾病发病率较高疾病之一,是由于人群对其认识不足,疾病未经正规使其得以蔓延。早期表现为黏膜损害,易与其他皮肤疾病混淆而误诊漏诊。本组12例梅毒患者均以其他疾病住院治疗,在输血前被查出。因此,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发现,得到及时治疗。单纯ALT异常是由于某些药物、饮酒、创伤等多种原因而起。有资料表明单纯ALT增高,有6.8%可检出HBsAg以外的HBV其他血清血标志,少数HCV处于感染潜伏期或窗口期也可能使ALT增高。输血前血液结果指标检测已被列入我国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可使掌握并保留患者有关资料作为依据,以备以后信息反馈和临床需要。输血前血液的传染指标检测不但能早期发现患者的一些疾病,及时治疗,而且有利于病房管理,避免和预防交叉感染,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尤其是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对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

 

【】
    [1] 王莉,府伟灵,陈晓,等.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1?563.

  [2] 张评.保证安全输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95?297.

  [3] 陈文标.无偿献血者ALT偏高原因浅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3(4):40.

  [4] 陈前进,俞新莲,张月花,等.血液及制品感染因子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45?247.

  [5] 刘玉英,靳桂明,温广慧,等.干预性血液传播疾病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