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丽虹,尹保琴 时间:2010-07-14

【摘要】  儿科护士担负着保证儿童健康和提高儿童素质的使命,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还要有人际沟通技巧,才能更好的为患儿服务。

【关键词】  儿科护士;素质要求;身心健康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儿科护士担负着保证儿童健康和提高儿童素质的使命,因此,儿科护士必须具备特殊的素质,她们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及尊重患儿,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如下。

  1  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病情变化快而急,护理难度大。只有用心,才能做好护理工作。护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但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还要启发他们的思维,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工作中儿科护理人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作好本职工作;其次,在工作中要加强责任心,按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再次,在护理操作中要随时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如儿科患儿静脉补液时,液体量少,但步骤多,所以,更应强调责任心。

  2  爱心
  
  爱心是衡量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赢得家长、患儿信任和尊重的前提。作为儿科护士既要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更要向慈母一样对待每一位患儿。只有这样,才能急患儿所急,想患儿所想,把爱心渗透到每项护理活动中。患儿入院时,护士要面带微笑,热情主动接待患儿,使患儿有亲切感,消除陌生感。工作中可通过做游戏等方式与患儿沟通,成为患儿的朋友。由于患儿年龄小,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儿科护士要了解和观察其生活习惯、性格爱好、心理需求。在为患儿更衣、擦洗、喂养、换尿布等生活护理中显示博大的爱心。为了减轻患儿在中的痛苦,在给患儿做任何护理操作时,可以亲切的呼唤孩子的乳名,并关爱地给予解释:“阿姨给你看看,捉一只小虫子……”等精心的去操作[1]。护理人员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及爱护小儿,一视同仁,并要尊重小儿,做到言而有信,与小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护理小儿。

  3  耐心
  
  耐心是儿科护士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无法沟通或沟通能力差,害怕打针、吃药,忍耐性差等表现,很难配合护理,这就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耐心来解释、开导患儿,并且由于患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需要护士有足够的耐心。

  4  细心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儿童不会自诉其病痛,不会明确表达要求,全靠护士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才能满足患儿的身心需求。

  5  信心
  
  信心是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中,只有保持平稳自信的心态,才能在又哭又闹的患儿面前做到心情平静、操作有序[2]。

  6  全面护理
  
  丰富的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能确知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而给以全面的护理。掌握各年龄组儿童对疾病的心理及情绪的不同反应,注意身心两方面客观征象及主观症状;具备健康的知识及能力;能深刻了解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随着医学科学的,儿科护理技术已发展到具有比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的掌握这些相关的技术,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取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7  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儿科护士要不断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影响。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促进儿童身心健全。总之,良好的素质修养是护士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儿科工作十几年来,我认为只有具备了以上的素质,才能适应儿科整体护理发展的需求。

 

【】
    [1] 董晓河,侯丽英.语言与心理护理的关系[J].护理研究,2004,18(4B):740.

  [2] 梁银辉.现代护士礼仪与素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