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耻骨联合分离产妇之围产期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霖 时间:2010-07-14
般资料  选我院1998年至2005年收治的妊娠合并耻骨联合分离产妇23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产妇,年龄25岁~31岁,平均年龄28.3岁,孕龄38+2周~41+5周,平均39+2周。既往体健,所有患者无外伤骨折病史,否认心肾肺疾病史及手术史,无血液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史,定期产检。

  1.2  临床经过  患者大多因“耻部疼痛、行走困难”等主诉入院,且检查时大部分患者耻部拒按,不能合作,肛查都无法进行。仅3例患者勉强能检查,耻骨联合间估计可容一指。诊断明确后,均行剖宫产术。

  1.3  临床结果  23例产妇均手术顺利,手术后予以弹力束带束缚骨盆,多卧床休息,患者恢复良好,新生儿无明显异常。2例患者手术前耻部疼痛轻微,但手术后耻部、腰背部疼痛明显,不能行走,X线证实为耻骨联合分离,处理同前,恢复尚可。随访0.5 a,患者均无耻部疼痛等症状,行走无异常。

  2  护理

  2.1  分娩前护理  患者大多入院时扶抬入室,不能自己行走,故首先要使其多卧床休息,减少下蹲及负重动作,服用钙片支持。加强心理护理,告知这是妊娠期可能发生的现象,妊娠后一般可以渐渐恢复,可以治愈,去除恐惧心理,多安慰并鼓励其勇敢面对分娩。勤听胎心率,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指导卧床大小便及饮食宣教,并取得家属理解与支持。

  2.2  手术中护理  因耻骨联合分离,外展双腿多伴剧痛,难以使用腹压等,故一般均行剖宫产术。手术中注意配合,传递器械准确到位,搬运产妇时动作要轻柔,手术中多与产妇交流,分散注意力,克服惧怕紧张心理。新生儿娩出后作好呼吸道清理,及时与产妇见面,闻其声见其形,加强母婴交流。

  2.3  产后  主要仍以卧床休息为主,多侧卧位。常规骨盆束缚弹力束带,上缘不高于耻骨上缘;可红外线照射患处,理疗30 min,2次/d;局部可以敷伤湿止痛膏;继续服用钙片;注意心理护理,保持产妇心情舒畅,避免产后抑郁症;勤查勤巡视病房,指导卧位哺乳,并护理好新生儿,使产妇舒心安心。

  3  讨论
  
  耻骨联合分离在产妇中有一定的发生率。正常人耻骨联合宽度4 mm~6 mm,孕期增宽2 mm~3 mm,当>10 mm时相当于部分或全部分离[1],往往有疼痛、跛行,甚至不能行走等症状,但产妇均无骨盆外伤史,由于涉及胎儿,故一般不摄X片以明确耻骨联合间距离。由于双腿常不能外展,第二产程不能有效运用腹压及剧烈疼痛等,故一般多行剖宫产术。产后可给予以弹力束带缚骨盆或骨盆牵引,卧床休息等,保守效果较好[2]。剖宫产后发现耻骨联合分离者,须与麻醉并发症鉴别,以耻部及腰背部剧烈疼痛为表现[3]。一般耻骨联合分离患者产后30 d~60 d均可以恢复。临床护理主要在于心理护理及相关配合。首先让产妇面对现实,指出疼痛的发生原因及良好结局,鼓励其有信心度过围产期;指导其饮食、卧床、大小便、减少下蹲等动作;手术期间注意配合操作,手术后作好理疗、牵引、外敷、束带等操作,心理护理贯串始终。注意指导卧位母乳喂养,精心照顾好新生儿,勤查看产妇,多倾听多交流等,使产妇能顺利度过围产期。指导出院后仍须卧床,束缚骨盆等,适时随访。

  4  结论
  
  产妇耻骨联合分离并不少见,也不可怕,加强理疗及护理,适时剖宫产术,作好相关的健康,均能健康出院,有良好结局。

 

【】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78:1285.

  [2] Pedrazzini A,Bisaschi R,Borzoni R,et al. Postpartum diastasis of the pubic symphysis: a case report[J].Acta Biomed Ateneo Parmense. 2005 ,76(1):49?52.

  [3] Moral Turiel M,Ruiz Abascal R,Alonso Mateos M,et al. Two cases of postpartum pubis diastasis mistaken for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epidural analgesia[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04 ,51(8):44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