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的省思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摘要] 我们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做了有意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对我们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时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差距进行了,并阐述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省思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题为载体,通过个人或群体的活动,培养学生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研究品质,重视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想象力等)的作用,把人与、人与社会、人与科学的关系放在首要地位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以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特点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我们通过实践和学习发现,目前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尚存在一些误区,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认识方面的问题
1.1 重研究结果,轻方法过程 有人认为[1],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在于研究,取得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结果显得十分重要,方式、方法的掌握则是次要的。事实上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实质应是一种学习过程,它的形式才是研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2 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 有人认为[2],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的获取,而实践是次要的。事实上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学习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一种知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太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并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正确定位以及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入和全面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2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结论,轻过程 事实上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不重要。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2.2 注重知识的得失,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应该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学校教育不仅有文化传递的功能,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养,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 “创造”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
3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认真选题,切忌草率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选题时,若能做好充分的分析论证,选出一个好的题目,对研究性学习及其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因此,选出一个好题目显得十分重要。
医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与所学化学知识相联系,选择反映事物本质与内在联系的主题为核心,以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能拓宽、深化所学化学知识,浓缩化学研究过程,提高收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医用化学研究性课题大体分为三类:实验探索类、调查研究类、科技创新类。
3.2 切忌“专业本位主义,综合知识欠缺” 研究性学习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协调,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范围比较宽,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习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单凭本学科的知识或欠缺综合知识则很难胜任研究性学习。
3.3 切忌“重独立学习,轻团队意识”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团结合作和团队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社会与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也顺应了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3.4 切忌“只注重过程,轻视督促检查” 有时,研究性学习更为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要求在过程中学会如何去进行研究。一般学生在选题及研究的开始阶段,热情很高,主动性强。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研究进度比较缓慢的时候,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甚至会终止研究。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督促检查。一是要求课题组定期汇报课题进展;二是定期让课题组在交流会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性成果;三是进行组间互查,相互督促,相互启发;四是参与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帮助课题组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3.5 切忌“只注重过程,轻视课题结果” 尽管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但规范的课题结果报告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但他们缺少去粗取精的方法和归类分析的能力,不知道怎样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不会写课题结果报告。这时,作为指导教师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选择结果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二是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应递交哪些结果材料。三是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辅导或提供必要的结果样式等方式,对每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加以指导。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如有关建议,调查报告等)上报有关部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4 建立研究性学习结果的有效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切学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环节,适当的评价方法对研究性学习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在对研究性学习实施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形式要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组内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鉴定、评语等形式。二是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具体评价时要看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独立质疑、解惑,是否能认真制定计划,是否能广泛进行资料检索,与他人合作协调能力如何等等。三是评价时要多鼓励,学生最易把教师当作自己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宽慰的微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评价阶段教师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要给予恰当的评价,重在认同和鼓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及研究兴趣。
5 小结
实施研究性学习对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成就感等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 张人杰,王卫东.二十世纪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