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重新生儿行大动脉置换手术的心肺转流报告
作者:朱德明,王伟,徐志伟,陈玲
【关键词】 新生儿;体外循环
1临床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胎龄32周+2天,为双胎之弟,因母亲心律失常行剖宫产,出生体重1730 g。生后第二天发现口唇青紫,于生后第六天入院,入院时体重1525 g。查体见口周发绀,全身皮肤中度黄染,经皮氧饱和度91%。心率157次/分,心律齐,心前区闻及III/VI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右心室双出口(DORV),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6 g/L,红细胞压积(Hct)0.447,总胆红素明显升高142.2 μmol/L,直接胆红素13.3 μmol/L。入院后有肺部感染征象,且头颅超声显示脑室内出血,给予抗感染及支持,病情稳定后于出生第28天进行手术矫治,手术当日体重1790 g。
采用Sarns 8000人工心肺机,Dideco Lilliput 901膜肺氧合器。预充基础液为勃脉力A,加入少浆红细胞150 ml,20%人血白蛋白100 ml,甲基强的松龙50mg,抑肽酶15万KIU,乌斯他丁2万KIU,5%碳酸氢钠20 ml,肝素15 mg及抗生素。预充完毕后根据血气结果再次调整酸碱度,并预热预充液至35℃。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技术,用6Fr防折叠动脉插管(DLP,medtronic,Inc)和16Fr腔静脉插管分别于主动脉和右心房建立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
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结合的心肺转流方法。转流流量维持在180~220 ml/(kg·min),低流量时流量为35 ml/(kg·min)。活化凝血时间保持在600 s以上。心肌保护采用单次顺行灌注1∶4(1份氧合血,4份晶体)含血心肌保护液(美国波士顿儿儿童配方),总量为60 ml。降温过程采用pH稳态血气管理方法,开始转流时氧浓度30%,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添加混合气体(5%二氧化碳和95%氧气),进行pH-稳态血气管理。直肠温度下降到30℃时给予异丙酚10mg,直肠温度降至18℃阻断主动脉并停体外循环,将肺动脉瓣下VSD与肺动脉开口作内隧道,并心包补片连续缝合ASD,然后在DHLF下实施大动脉调转。冠状动脉和主动脉连接完毕后逐渐增加流量并缓慢升温,手术操作基本完成后开放主动脉,心脏自动复跳,呈窦性心律。复温至直肠温度36℃停CPB。总转流时间105 min,DHCA 28 min,DHLF 56 min,主动脉阻断76 min。CPB后期行常规超滤(CUF),CPB停机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稳定,即开始进行改良超滤(MUF),CUF时间40 min,滤出液体150 ml;MUF 17 min,滤出250 ml。CPB过程中集尿袋未见有尿。
2结果
CPB过程中血气和电解质维持在正常范围,Hct保持在0.25~0.28,预充液中乳酸浓度3.4 mmol/L,CPB后即上升为5.8 mmol/L,此后有所下降,但DHCA后上升明显,停CPB时为9.2 mmol/L。MUF结束时Hct 0.35,乳酸浓度也下降至6.5 mmol/L。术后患儿循环稳定,第二天行延迟关胸术,第九天顺利撤离呼吸机,头颅B超未见活动性脑室内出血征象,第20天患儿回普通病房,体重增至2160 g,术后22天痊愈出院。
3讨论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新生儿期死亡率高,特别对于早产儿风险更大,国内在早期成功救治的经验尚不多,据了解,这是国内至今为止成功并痊愈出院的体重最小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新生儿特别是低体重早产儿对心肺转流耐受性差,组织疏松,器官发育不成熟,且往往伴有其它疾病,给治疗带来困难。该例患者出生后就发现有脑室内出血,为防止肝素抗凝引起出血,未在入院后马上进行手术,而是进行必要的监护调整,待患儿全身状况好转,无活动性出血,体重上升后,于生后28天进行手术。在CPB过程中,我们根据新生儿特点,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勃脉力A作为预充基础液,降低预充液中乳酸浓度进而降低转流过程中乳酸水平,减少整个术中酸性产物堆积的程度[1];(2)采用大剂量激素预充,力求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同时使用抑肽酶和乌斯他丁保护凝血功能,减少因抗凝引起再次脑室内出血几率;(3)预充完毕后进行血气检测,然后根据结果调整相关指标,并进行预热,减少CPB开始时对机体产生的应激效应;(4)降温时采用pH稳态进行血气管理,降温过程在氧合器中添加二氧化碳,提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以扩张脑血管,使脑部均匀降温,减轻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2];(5)采用以勃脉力A为基础液的含血心肌保护液,为心肌提供氧及代谢底物,并根据未成熟心肌特点,选用单次灌注法,减轻心肌水肿;(6)转流中除深低温阶段,一般采用高流量灌注,充分灌注各组织器官,维护器官功能;(7)联合采用CUF和MUF技术,在转流后期和结束后浓缩血液,减轻水肿,减少炎性介质,而且可以降低乳酸浓度[3]。
重症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术前乳酸水平偏高,尤其是深低温灌注的病例,这不仅同术中组织灌注均匀度有关,而且和术前患儿状态有密切的联系。一般可以采用延长后并行时间来纠正,必要时还可以采用辅助循环,如长时间体外膜肺氧合等方法帮助机体度过术后难关,MUF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器官组织功能。
【】
[1]王伟,朱德明,张蔚,等.不同预充基础液的应用比较[J].体外循环杂志,2006,4(2):82-84.
[2]Sakamoto T, Zurakowski D, Duebener LF, et al. Combination of alpha-stat strategy and hemodilution exacerbates neurologic injury in a survival piglet model with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J]. Ann Thorac Surg,2002,73: 180-189.
[3]Maluf MA, Mangia C, Silva C,et al. Conventional and conventional plus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 during cardiac surgery in high-risk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 J Cardiovasc Surg (Torino), 2001,42: 46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