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112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结核病
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结果: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与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它疾病等相关,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认识影响抗痨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痨疗程完成。
关键词: 结核病; 药物性肝炎; 临床分析
Analysis of 112 Case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Caused by Anti-tubercular Drug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 and etiology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caused by anti-tubercular (DIHAD) drugs. Method: Analysis of correlative factors and misdiagnose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caused by anti-tubercular drugs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uring January 1999 to June 2004.Result: There is obvi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of DIHAD and age, tuberculosis type, course of anti-tuberculosis, therapeutic history and exist of other diseases. The prognosis of DIHAD is good if it is treated in time.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DIHAD. In order to cure the tuberculosis safely, it is necessary to check the liver function regularly and find, diagnose, treat DIHA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itis; Clinical analysis
结核病治疗的特点是疗程长、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而抗结核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易造成药物性损害。现将其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治疗的各种结核患者共922例,本文仅对其中出现药物性肝炎的112例患者(发生率为12.01%)进行临床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查阅住院病历,记录原发病史、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验、病原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数据用SPSS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
1.3 诊断标准:①病史有口服损肝药物主诉,用药肝功能 检查正常,用药1~8周后出现消化道症状,体征或黄疸及过敏征象,检测肝功能异常;②有肝病史及HBsAg携带者,但用药前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③停用药物后症状好转,部分病例再次用同药物又引起肝脏损害;④排除脂肪性、酒精性肝炎。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及发生率,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及发生率(略)
2.2 肺结核类型与发生率,见表2。
表2 肺结核类型与发生率(略)
2.3 肝损害的时间与发生率,见表3。
表3 肝损害的时间与发生率(略)
2.4 初、复治结核与发生率,见表4。
表4 初、复治结核与发生率(略)
2.5 在112例药物性肝炎中合并其他疾病的发生情况为:糖尿病4例、精神病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例、癫痫1例、恶性肿瘤3例、风湿性疾病2例、皮肤病(如:白癜风、牛皮癣)2例、脑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中风)3例。
2.6 误诊情况:本组病例初诊误诊9例(8.0%),误诊为病毒性肝炎3例(2.6%)、胃肠炎3 例(2.6%)、胆道感染2例(1.7%)、肿瘤复发1例(0.8%)。从发病到确诊时间2~9d,平均5d。
2.7 与转归:发现药物性肝炎后,应立即停用抗痨药及一切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卧床休息。随后予以保肝、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谷胱甘肽以补充肝内巯基,促进损肝药物的生物转化。对于淤胆者可使用思美泰、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有适应症者可用糖皮质激素。以上述处理后,112例患者中大部分于1个月左右肝功能恢复正常,反复迁延3例,仅1例因重症性肝炎死亡。
3 讨论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在结核病冶疗中较多见,也是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关的因素也比较多。从药物方面看,药物性肝损害是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所引起,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作用可以产生有活性的甚至是潜在细胞毒性的成分,药物的毒性代谢物与肝细胞的大分子结合造成肝细胞坏死。另外药物作为半抗原,造成过敏反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肝特异蛋白质结合成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引起过敏反应,造成肝细胞损害。报道,使用含INH、RFP、PZA的治疗方案时,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可高达17.2%~25.0%,少数可发生重症肝炎[1]。
从患者方面看,以年龄结构上分析,老年体弱和儿童是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高发群体,可能与老年人机能衰退,儿童期各种功能尚未完全健全有关,故此类病人化疗应慎重,应考虑用药种类和剂量。
本组药物性肝炎均发生在强化治疗早期的1~2个月内,超过2个月少见发生。因为早期强化治疗常需4~6种药物联合、长期、反复服用,肝脏负担重,易造成药物性肝炎。以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多器官结核、及复治性、难治性肺结核发生率高。但应注意原有的潜在疾病,可加剧诱发药物损害的出现。本组19例药物性肝炎出现均因各种慢性疾病需长期配合服用某种药物。用多种药物同时治疗一种以上的疾病,毒性作用随用药种类而增加[2]。如在使用抗肿瘤、抗癫痫、抗甲状腺机能亢进药物及某些皮肤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要定期复查肝功能,注意药物性肝炎发生。
另外因伴有其他疾病时,临床特征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从早期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变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基础疾病复杂,当患者出现发热、消化道症状、乏力时,认为原发病复发或加重,易误诊为肿瘤复发、胃肠炎、胆道感染等。
总之,本组临床资料显示在老年人、儿童,难治、复治性肺结核,以及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身上都要加以留意药物性肝炎发生,避免误诊,尽早发现和处理肝损害,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并有利于抗结核疗程完成。
文献:
[1] 杨洪芹,安永茂,李树旺,等.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异常54例分析[J].防痨杂志,1994,16(3):136.
[2] 向秀梅.药物性肝炎95例临床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4,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