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 胰岛素泵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泵; 多次注射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胰岛素用于糖尿病已有多年,但许多病人血糖控制欠理想,低血糖发生率增加,近年新的胰岛素注射技术一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我院2003年至2005年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取得较满意疗效,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均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病人,根据1999年WHO重新审议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确诊[1],分为胰岛素泵组(CSⅡ)28例,男16例,女性12例。多次胰岛素注射组(MSⅡ)26例,男16例,女10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
两组病人均按糖尿病饮食供能,并接受糖尿病。
1.2 方法:CSⅡ组患者使用的美国Minimed507型胰岛素泵经导管埋置于患者腹部皮下持继注射胰岛素,基础量为总量的1/2,另1/2作为三餐前胰岛素追加量。MSⅡ组三餐前注射R胰岛素和睡前注射N胰岛素,胰岛素均为国产的猪胰岛素。
1.3 血糖监测:两组均用罗氏血糖仪监测每日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2点、4点血糖。
1.4 血糖控制目标:空腹及餐前4.0~7.0mmol/L,餐后2h 4.5~8.0 mmol/L,连续3d,低于3.5 mmol/L组为低血糖。
1.5 统计方法:两组数据均以±S表示,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略)
表2 两组患者结果比较(略)
由表1示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2示两组病人在血糖稳定期空腹及餐后血糖无显著差异,而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CSⅡ组2例埋置针头周围皮肤发红、发痒、局部消炎处理后症状缓解。
3 讨 论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脂岛素至今是最有效药物之一。糖尿病随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衰竭,绝大部分Ⅱ型糖尿病亦需要胰岛素治疗,但大多数注射胰岛素的病人,MSⅡ难以模拟生理状态下的24h胰岛素分泌,且不同胰岛素制剂,注射部位及进针深、浅等因素影响皮下注射胰岛素后吸收个体差异很大,而血糖控制不满意。同时易致两者之间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发生低血糖,因此许多病人长期胰岛素治疗,仍然不能阻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而胰岛素泵能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24h不间断向病人体内输入微量的基础量胰岛素,三餐前输入餐前负荷量,从而实现控制血糖接近正常而又无低血糖等反应所致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风险[2]。并且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所需胰岛素剂量减少[3,4],减少了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本组资料表明CSⅡ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优于MSⅡ组,能显著缩短血糖控制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同时可调整胰岛素泵分段设置基础率,避免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及Somogyi现象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注射方式。
控制高血糖是减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胰岛素泵强化更能安全控制血糖,但强化治疗使低血糖发生率增高,仍需严密监测血糖,并使患者接受糖尿病知识,自觉监测血糖,按时进餐自觉配合治疗。
:
[1] 叶任高,陆再英.内[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97-798.
[2] 艾智华.胰岛素泵治疗Ⅱ型糖尿病6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6):1445-1446.
[3] 马学毅,尹士男,贾军宏,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杂志,1997,(7):19-21.
[4] 郑辉,高晶,洪靖,等.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5例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1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