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伍用芬太尼用于腔镜检查116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腔镜检查
【摘要】 目的 观察异丙酚伍用芬太尼在腔镜检查中的镇静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n=58)以芬太尼联用异丙酚,B组(n=58)则单纯用异丙酚。两组均在检查中观察用药量、fast-Σ键按压次数、躁动、呼吸抑制、HR、NIBP、SpO 2 。结果 A组病人fast-Σ键按压次数少,用药量、躁动、呼吸抑制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HR、NIBP、SpO 2 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异丙酚伍用芬太尼的剂量比单纯用异丙酚少,镇静、镇痛可靠,作用优于单纯的异丙酚组,该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腔镜检查
腔镜检查是住院和门诊病人常用的诊断性操作之一,病人常因恐惧而拒绝检查。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施行腔镜检查,术中常有镇痛不全、剂量不易掌握的缺点。我们对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行腔镜检查的116例受检者随机分成A、B两组,对比观察异丙酚伍用芬太尼和单纯应用异丙酚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I~Ⅱ级,年龄12~69岁,体重29~83kg。随机将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施行腔镜(胃镜、纤维肠镜)的受检者116例分成A、B两组,每组各58例。
1.2 麻醉方法 A、B两组均在检查前禁食8h,常规静脉开放。A组于胃镜检查时置入咬嘴或肠镜检查时摆好体位后即先后静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并接浙江大学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微泵维持。B组在同等检查条件下静推异丙酚2mg/kg,后接同种机型微泵维持。两组病人的微泵维持均为诱导所剩余的1%异丙酚以压力延长管对接静脉通路,并在轻微肢动时随机按“fast-Σ”键追加异丙酚1~3ml。
1.3 监测 用飞利浦V24监护仪监测HR、SBP、DBP、SpO 2 。 以患者入检查室时记录基础值、检查中、检查后三种时段的参数,并记录检查中麻醉诱导时间、用药量、检查时间、fast-Σ按压次数、躁动、呼吸抑制情况。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显示腔镜检查A组中部分HR轻度偏慢、NIBP和SpO 2 也呈轻度偏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中显示B组诱导时间稍长(P>0.05),但B组总用药量、躁动和呼吸暂停、按“fast-Σ”键次数比A组偏多(P<0.05)。
表1 两组病人HR、NIBP和SpO 2 的变化 (略)
注:与A组比较, ˇ P>0.05
表2 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异丙酚用药量、检查时间等情况比较 (略)
注:与A组相比, ˇ P<0.05, △ 诱导时间指开始静脉推注异丙酚至意识消失时间
3 讨论
芬太尼为吗啡类镇痛剂,在临床麻醉中已广泛应用。腔镜检查前应用芬太尼可有效地提高痛阈,并减少异丙酚的用量,降低异丙酚的副作用。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应用于腔镜检查能得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检查中病人无痛觉,但芬太尼的主要副作用是肌肉僵直和呼吸抑制,有关认为芬太尼对呼吸的抑制作用长达几个小时,当使用大剂量芬太尼(20~50μg/kg)时,术后需继续用人工呼吸 [1] 。但既镇痛又不产生呼吸抑制的血浆浓度在0.5~1.0ng/ml。我们使用一次性缓慢静推芬太尼0.02mg/kg,其血浆浓度不足0.5ng/ml,腔镜检查诱导中极少发现呼吸抑制现象,当与异丙酚伍用时其SpO 2 比单独使用异丙酚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双腔鼻导管给氧(2~3L/min)均能提高到满意的SpO 2 水平,且术后没有观察到有呼吸方面的问题。异丙酚为新型的静脉麻醉药,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确切可靠,从而产生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因诱导迅速、半衰期短、苏醒快的特点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门诊和短小手术。我们是在积累了异丙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经验基础上扩大使用于腔镜检查,在无痛人流使用中发现静推异 丙酚血药浓度不衡定,部分病人于刺激明显时常表现为躁动,甚至影响手术,因此改为微泵持续推注,以期达到持续均衡的血药浓度。116例腔镜检查中,少数受检者发生躁动现象,多数仅在病人表现轻微的肢动时按压微泵的“fast-Σ”键,追加少量的异丙酚即可达到满意的血药浓度。有关文献报道 [1] ,诱导剂量的异丙酚推注后,病人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为13%~83%,用药量越大,注药速度越快,呼吸抑制越易发生;静推异丙酚2.0~2.5mg/kg后收缩压下降25%~40%。116例腔镜检查中发现,A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为2%,B组的发生率为16%;远低于13%~83%;SBP的下降也低于25%。这主要是诱导剂量偏低,推注的速度慢,从而克服了以上的副作用,少数受检者发生呼吸抑制,可能按压“fast-Σ”键时其在单位时间内异丙酚进入血管内的量偏多,导致血药浓度骤然增高有关。我们对116例腔镜检查中发现A组比B组更能克服呼吸抑制、躁动和血压下降的副作用,这表明在伍用芬太尼后既能得到有效的镇痛又显示出异丙酚的优势。
文献
1 黄绍农,曾邦雄.临床麻醉新理论和新技术.长沙:湖南技术出版社,2003,17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