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腰腿痛范畴,是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使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的病变,而且突出物往往向后突入椎管内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并使之产生反应性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常发生于20~45岁之间,尤其是男性和重体力劳动者为多见,是骨伤科领域里的常见病、多发病 [1] 。自1985年2月~2001年3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85年2月~2001年3月,住院共210例,疗程最长的为1月,最短的为1周,男154例,女56例,男女之比为2.7∶1。发病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0岁,以25~5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病程最短为1周,最长为25年。
1.2 诊断依据 [2]
1.2.1 症状和体征 (1)发病情况与病程:一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与外伤或重体力劳动有关,可与伤后立即发病或经数小时、数日以至数周潜伏期后出现疼痛症状,通常为间歇性病程,多因外伤、劳累或受凉而经常发作,经休息、治疗后往往能缓解,反复发作可持续很长时间。(2)疼痛:腰痛伴一侧或双侧(少见)根性坐骨神经痛,每因提举重物、扛抬东西、持续弯腰活动或滑跤等而诱发,站立、行走以及凡能使脑压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大便等,均可使疼痛明显加剧。但患者常能找到缓解疼痛的姿势,如在睡眠时取侧卧位,病侧的膝、髋等关节微屈曲等。(3)压痛点:常于腰4、5椎病侧的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并呈放射痛性质,下肢坐骨神经干的压痛点多较轻微或不明显。(4)反射性紧张征:腰椎生理性前凸曲度消失,腰脊柱常向某一侧弯曲,侧凸的方向与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侧或外侧有关。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以后伸及向侧凸方向运动较显著,而且常诱发或加重疼痛。(5)神经牵拉征:病侧的直腿抬高试验、交叉直腿抬高试验、弓弦试验、屈颈试验均可呈阳性。(6)神经功能障碍:病侧的下肢可有感觉减退和异常,多位于腰 5 或骶 1 的根区,即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外缘等处,跟腱反向减弱或消失,有时趾背伸运动无力。
1.2.2 X线检查及CT检查 X片显示椎间盘突出间隙左右宽窄不等,前后间隙平直或后宽前窄,椎间隙相对狭窄,椎体轻度向前或向后移位,椎体边缘增生等。CT检查有助于发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测量椎管、侧隐窝的大小及观察椎间小关节退变增生和黄韧带的变化等。在CT图像上,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或为软组织肿块影(如突出钙化可显示异常钙化影)以及神经根鞘和硬膜囊受突出物挤压移位等。其诊断准确率为80%~92%。
1.3 中医辨证分型 [3]
1.3.1 气滞血瘀型 常与跌、仆、闪、失等外伤有关,急性发病,疼痛较甚,痛有定处,强制性体位,转侧翻身困难,舌质紫红或舌边瘀斑,脉弦。
1.3.2 风寒湿型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常以一邪侵犯为重。风盛者为风痹,其特点为痛无定处,游走不定,时轻时重;寒盛者为寒痹,其特点为痛有定处,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遇冷加重,得热痛减;湿盛者为湿痹,其特点是痛有定处,肢体重着困痛,舌苔白腻,脉迟缓。
1.3.3 湿热型 腰腿沉滞困痛,疼痛较甚,多为急性期,痛有烧灼感,步履困难,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舌质偏红,脉濡数。
1.3.4 肾虚型 多见于年老体弱、慢性、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腰背酸痛,喜温喜按,遇劳更甚,休息减轻。有时伴有头晕、耳鸣、遗精、阳萎等。偏肾阳衰者,畏寒肢冷,面色白或伴面目及下肢浮肿,气短语怯,自汗,夜尿频多,舌苔润,脉沉弱。偏肾阴虚者,心烦失眠,头目眩晕,五心烦热,便秘溺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1.4 治疗方法 我们采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法,即采用 中医辨证施治,牵引,手法按摩,配合西医局部封闭或硬膜外封闭及脱水、激素、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以上治疗效果欠佳时,考虑手术治疗,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1.4.1 中药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型:复元活血汤加减。(2)风寒湿型:①风痹:葛根汤加减。②寒痹:乌头汤加减。③湿痹:蠲痹汤加减。(3)湿热型:宣痹汤加减。①肾阳虚者,金匮肾气汤加减。②肾阴虚者,六味地黄汤加减。
1.4.2 牵引、按摩 牵引采用头低脚高位,在牵引床上牵引,每次牵引半小时,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解除牵引后,摇平牵引床,休息半小时后用手法按摩,首先使用各种手法对腰腿部进行放松按摩,然后进行斜扳、拔伸、抖摆、伸腰扳压等复位性手法。
1.4.3 西医 采用局部痛点封闭。疗效欠佳时,硬膜外封闭,平卧位休息40min后行手法按摩,此时,肌肉松弛,脱出的椎间盘容易还纳,并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在各种保守治疗无效,且诊断明确,定位准确,适应证明确,无手术禁忌证时,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4] 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恢复原来工作。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残留轻度腰部不适或腿足轻度麻木,可恢复原来工作。可: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能做些轻工作。差: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2.2 疗效分析 优:75例,占35.7%;良:121例,占57.6%;可:10例,占4.7%;差:4例,占1.9%,总有效率为93.3%。4例治疗效果差的,经CT检查,证实有2个甚至3个椎间盘突出,椎管前后径变小,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等情况。14例经手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从以上我科治疗本病情况看,宜先采用非手术治疗,中西医配合牵引按摩、卧床休息诸办法,一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疗效欠佳手术适应证明确,无手术禁忌证者,手术治疗也能达到满意效果。我们认为进行上述综合治疗,得到的临床效果较单一某种方法疗效可靠。中西医综合治疗不失为治疗本病的可行性办法。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19.
2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79-82.
3 蒋位庄.重症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分型和辨证施治临床研究.中医骨伤科学报,1985,2-6.
4 郝泽民.神经痛.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