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本科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涉外护理 人才培养
随着护理人才逐渐国际化,我国各医学院校纷纷开设涉外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新课题。我院五年制本科涉外护理专业于2003年开办,属于新办专业,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很大程度受临床医学的影响,包括课程体制的设置,具体教学环节的安排,实习的安排等,不仅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素质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如何脱离临床医学的影响,培养具有涉外护理专业特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涉外护理人才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 我院多次进行考察、调研和探讨,改革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以满足国际护理市场需求。
1 我院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19 所院校中18 所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主要为建筑式课程设置模式[1],我院护理专业的课程基本上属于临床医学的压缩和翻版,医学知识比重大,护理知识零散,不符合护理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授课顺序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在课程设置上不能突出护理专业的课程特色,未体现护理教育的宗旨和理念,因此学生对本专业理解有偏差,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专业发展趋势的适应。
1.2 试验教学薄弱 护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过硬的技术操作水平是每个学生将来从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美国护理本科生的理论与实践课比为1:0.70[1],而我院目前比例为1:0.35, 由于实践学课时不足,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一些用人单位反馈结果也表明本科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客观反映了高等护理教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1.3 实习安排单一 实习是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到临床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绝大部分的院校都安排实习,但实习时间多集中在最后一年,而国外的护理实习都是分散在每个学期每护理单元学习之后,这样的时间安排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习地点都安排在,较少安排社区护理、护理管理、中医护理和五官科、皮肤科的实习,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护理学生的知识面。
1.4 专业和双语教学衔接不当 目前我院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设置比例为偏重公共英语的学习,且专业英语课开设晚且课时数不足;部分专业基础双语课的开设,先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利于双语教学效果。
2 改革和发展趋势
2.1 明确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案 涉外护理专业是培养面向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国内涉外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层次较高的普通医院,其培养目标要体现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护理本科特色[2]。为此,我院从成立伊始,不断探索,明确培养目标,即针对国际护理人才需求的庞大市场,培养掌握护理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护理领域工作,适应国际医疗护理事业需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级护理人才。同时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为凭借国际城市的地理优势,通过加强对外联系,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加强实习指导等措施,培养出语言交流能力强、护理专业知识牢、临床实践能力高,能参与国际护理市场竞争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
2.2 调整课程体系,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色 护理课程设置必须反映知识的增长、医学模式的转变、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护理要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仅关注疾病,更要关注不同文化下背景下患病的人的差异,注重病人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尊严的完整,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知识,还需要有稳定的心态和足够的人文社会知识。故我院在调整课程体系上,强调专业知识与学习相结合,护理与多元文化交流相融合,从而体现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
在课程体系中贯穿英语的学习和专业的渗透,摸索涉外护理专业的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适当比例;注意英语课程中公共英语课与专业英语课的比例,增加专业英语课学时,并注重与其护理专业课的相互衔接及相互渗透的合理性。在教学形式上,尽量采用双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如开设或增加跨文化交流、国外护理动态、护理英语阅读和写作、人际关系、生涯规划、护理社会学等与国际护理方向相接轨的新课程,以增强知识的贯通联系,有利于构建涉外护理专业的理论体系。
2.3 改革教学模式,强调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将护理专业课程前移,让学生早接触专业,早了解专业。在大一时开始导入专业课程学习,如进行护理相关专业知识讲座、护理专业的现状与、国际护理发展趋势等,使护士形成对专业的基本认识;大二时定期安排学生去或社区见习,让学生早了解临床,早接触病人,早认识护理工作的性质,同时学习如何与病人的沟通;大三、大四时加大见习时间。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加大护理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使其达到1:1.2以上,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练习、课余练习和临床实践,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此外,寻求涉外医院和外资医院建立实习基地,将去涉外医院或外资医院见习、实习的安排纳入教学计划,教学医院要求对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每月进行英语查房,实习结束时需完成书一份病例的书写。
2.4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护理双语师资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须结合学院实际,依托医院力量建立了一支既能从事英语教学又能从事护理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引进护理人才,改善学科梯队。在对外交流方面为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条件与国外医院、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我院曾先后邀请法国、美国、英国、泰国和印度等多个国家的护理代表团及护理专家来院讲座、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国际交流意识与能力。
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护理教育的新热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受到、政策、管理理念、师资等因素的制约[3]。虽然我院在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勇于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张玉芳,李继平,刘素珍等.中美部分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 (1):15.
[2] 张少华,梁琼芳,杨晨等.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45.
[3] 蒋基昌,周琪范.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01.
本文是桂林医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 A类课题(重点课题)
上一篇:精神分裂症各期心理特征与护理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护理与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