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士普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来士普 脑卒中 抑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2007年4月~2009年7月住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经脑CT证实。中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3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评分≥17分,且排除有意识障碍、失语、痴呆及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本组患者男4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0.30±8.40)岁,其中脑梗死51例,脑出血29例。随机分为:(1)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20±8.90)岁,HAMD评分(29.03±8.76)分;(2)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30±8.30)岁,HAMD评分(28.67±8.24)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AMD评分及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1)治疗组:采用的来士普(艾斯西酞普兰) 20mg,每日1次;(2)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25mg,每日2次。
1.3疗效评定 采用HAMD评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二周末、第四周末评定1次,采用四级评价标准,以减分率,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好转,≥25%为好转,<25%为无效。
1.4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二周末、第四周末各检查1次血常规、肝功、肾功和心电图。
1.5统计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减分率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便秘2例,嗜睡5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运动迟缓、认知功能损害、缺乏自知力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为:脑血管病直接损坏了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低下,从而导致抑郁;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丧失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其致抑郁也有一定作用[4]。来士普是一种新型的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它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吸收突触间隙的5-HT,从而使5-HT在突触间隙的浓度增加,改善抑郁症状,且起效迅速。SSRI还可以通过阻断5-HT的再摄取过程,促进5-HT能突触的传递功能,促进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从而促进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5]。
本组患者观察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减分率在2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4周末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来士普抗抑郁作用强,起效快,并且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来士普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刘永珍,龙洁.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6):340.
[2] 中华神经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第二版.长沙:湖南技术出版社,1998.121.
[4] 李根华,包仕尧.脑卒中后的抑郁症[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22.
[5] 忻琪君,张克翰.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