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阴阳法对中风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关肽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法中风病的疗效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传统体针组、头针组各40例,分别采用调和阴阳法、传统体针法和单纯头针法针刺治疗。1个半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CGRP、ET水平的变化。【结果】(1)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0%,传统体针组为85?0%,头针组为82?5%,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2)3组治疗后血浆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对3组血浆CGRP含量治疗前后差值进行两两比较,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传统体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组治疗后血浆ET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3组血浆ET含量治疗前后差值进行两两比较,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传统体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和阴阳法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具有上调血浆CGRP含量,降低ET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 调和阴阳法;中风病/针灸疗法;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内皮素
针刺已广泛用于中风病的临床治疗,为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调和阴阳法对中风病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以传统体针法、单纯头针法做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1?1?1诊断标准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中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脑出血或腔隙性脑梗死,病程在4周至6个月的患者。
1?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凡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病程在恢复期内者;②年龄18~80岁;③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均可纳入本观察。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或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③有严重心衰及其他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合并症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⑥入院时已出现严重生命体征紊乱,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者;⑦年龄<18岁者。
1?2一般资料根据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选择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针灸病区收治的病人120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脑出血或腔隙性脑梗死。将全部病例按区组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传统体针组、头针组各40例。实验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4~76岁,平均(64±10?24)岁;病程4周~半年,平均(0?3±0?13)年;轻型16例,普通型18例,重型4例,极重型2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3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传统体针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65±9?87)岁;病程4周~半年,平均(0?3±0?19)年;轻型17例,普通型18例,重型4例,极重型1例;脑梗死19例,脑出血12例,腔隙性脑梗死9例。头针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4~77岁,平均(64±10?03)岁;病程4周~半年,平均(0?3±0?15)年;轻型18例,普通型19例,重型2例,极重型1例;脑梗死17例,脑出血13例,腔隙性脑梗死10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实验组采用调和阴阳法针刺治疗。主穴:人中、承浆。上肢瘫:①极泉、曲池;②肩髃、内关。下肢瘫:①足三里、血海;②阳陵泉、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配穴:手不能握配八邪、后溪;足内翻配照海、昆仑;足外翻配申脉、太溪;语言不利配舌三针(廉泉及左右旁开1寸处)、风府透哑门。选用28号1~1?5寸毫针,采用提插与捻转手法为主,根据患者阴阳偏胜的情况进行补虚泻实,要求患者有针感,每5~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天1次。1个半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2传统体针组采用传统体针法针刺治疗。参照第5版《针灸治疗学》教材[2],选用阳明经经穴为主,取穴:①肩髃、合谷、阳陵泉、解溪;②曲池、外关、足三里、昆仑。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配穴、针具、刺法和疗程同实验组。
1?3?3头针组采用单纯头针法针刺治疗。取患肢对侧的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区,针具、刺法和疗程同实验组。
1?4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4?1临床综合疗效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诊断标准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中的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的百分数折算法疗效指数(R)并评定疗效。按照公式:
R=s治疗前评分-s治疗后评分s治疗前评分×100%
疗效共分为4个等级。基本恢复:R≥81%;显著进步:56%≤R<81%;进步(含稍进步):11%≤R<56%;无变化:R<11%。
1?4?2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检测血浆CGRP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于清晨采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置于含100 mg/L EDTA?Na2 30 μL和抑肽酶40 μL的塑料管中,混匀,4℃、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浆置入-40℃冰箱中保存待测。测定时标本于冷水中复溶,采用已建立的特异性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CGRP含量[3],放免药盒购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所有标本均由本院实验中心检测。
1?4?3血浆血管内皮素(ET)的检测空腹采肘静脉血3 mL,分别置含100 mg/L EDTA?Na2 30U和400U抑肽酶的试管中1?2 mL和干试管中1?8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置20℃冰箱内保存。ET测定法为放射免疫非平衡法直接测定血浆中ET含量[4],放免药盒购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所有标本均由本院实验中心检测。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两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样本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多样本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3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0%,传统体针组为85?0%,头针组为82?5%。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实验组的疗效优于传统体针组和头针组;但传统体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13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2?23组前后CGRP、ET含量变化比较见表2。3组治疗后血浆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浆ET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对3组血浆CGRP含量治疗前后差值进行两两比较,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传统体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对中风病患者血浆CGRP含量的升高程度及ET含量的降低程度较传统体针组和头针组明显。
3组治疗后血浆ET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对3组血浆ET含量治疗前后差值进行两两比较,实验组与传统体针组、头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传统体针组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对中风病患者血浆ET含量的降低作用优于传统体针组和头针组。表23组治疗前后血浆CGRP、ET含量变化比较
2?3CGRP与ET相关性分析将CGRP与ET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996 8,对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t=-24?810 2,P=0?000 0,可认为CGRP与ET之间呈负相关,提示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疗效可能与升高血浆CGRP含量,同时降低血浆ET含量有关。
3讨论
3?1关于调和阴阳法中风的形成,主要在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偏胜。《景岳全书·非风》中指出:“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发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临证医案·中风》也认为:“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在治疗上,《灵枢·热病》中提出:“偏枯……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因此,本研究采用了调和阴阳的针刺原则,同时取用阴、阳经经穴,并以人中穴和承浆穴为主穴。人中为督脉的要穴,督脉通于脑,行腰背而总督诸阳经,主一身之阳气。承浆近于任督之交,居要隘,且任脉行于胸腹而统领诸阴经,主一身之阴气。故二穴同时使用,可达调节阴阳、通利脑窍之功。加之配合肢体阴阳经经穴,可沟通阴阳经经气,促使阴阳趋于平衡,与主穴功效相得益彰。我们根据患者阴阳偏胜的情况,采用补虚泻实的手法进行治疗,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3?2疗效分析通过本研究可见,用调和阴阳法针刺治疗中风病,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体针法和单纯头针法。中风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可有多个分型,但脏腑的阴阳失调是其根本,故本疗法适用于各种分型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还观察到,本疗法对中风病人因患肢拮抗肌肌张力增高不均衡所出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足部内翻等症状改善尤为明显。
3?3对CGRP及ET含量的调整作用CGRP是一种内源性舒血管神经肽,是1983年由Rosenfeld等[5]应用基因工程发现的。CGRP广泛分布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及某些其他组织器官中,其分布与血管紧密联系。CGRP是目前体内已知的最强的扩血管物质,对全身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作用,尤其对脑、心血管的作用更加显著[6]。脑血流供应正常是脑功能正常和结构完整的首要条件。无论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其结果都是引起局部脑血流障碍[7]。而CGRP与血管平滑肌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并促进前列环素释放,发挥强大的舒血管作用,能拮抗内皮素(ET)引起的脑血流量减少,使脑血流暂时恢复[8]。
血管内皮素(ET)是由内皮细胞释放的一种血管收缩神经肽。它是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对体内各脏器组织血管平滑肌均有强烈收缩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ET除了通过增加细胞内Ca2+浓度引起血管收缩来调节脑血流外,还可作为神经肽发挥神经元调节功能[9]。在正常情况下,ET的产生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且浓度较低,因而不产生病理作用。脑缺血或脑出血时,血浆ET增高,可使缺血区及周围正常区侧支血管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收缩,从而加重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的缺血及组织损伤,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和阴阳法、体针和头针均有上调血浆CGRP含量及降低ET水平的作用,其中又以调和阴阳法的作用最为显著,表明针刺治疗可以通过升高CGRP水平降低ET水平来缓解缺血区域的血管痉挛,改善缺血区的供血供氧,有利于缺血区域侧支循环血管的开放,也有利于通过减少对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刺激,而间接达到降低血浆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此外,还可减轻缺氧对细胞的损伤及缺氧引起的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流出,降低神经元对缺氧的易感性,降低高阈值Ca2+通道开放所致的细胞内Ca2+超载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所以,针刺对血浆CGRP及ET水平的调节作用应是其起效的重要方面,在本研究中,这种调节效应以调和阴阳法更为显著。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杨长森?针灸治疗学 [M]. 第5版?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85:136.
[3]Sun W, Wang L, Zhang Z, et al? Intramuscular transfer of nake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gene prevents autoimmune diabetes induced by multiple low?dose streptozotocin in C57BL mice[J]. Eur J Immunol,2003,33:233.
[4]Lamp Y, Fleminger G, Gilad R, et al? Endothelin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plasma of patien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ischemic stroke[J]. Stroke,1997,28(10):1951.
[5]Rosenfeld M G, Mermod J J, Amara S G, et al? Production of a novel neuropeptide encoded by the calcitonin gene via tissue?specific RNA processing[J]. Nature,1983,304:129.
[6]朱冬胜,徐敏华,卫洪昌,等?中风系列制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3):133.
[7]郭蕾,吕荣,王学伟,等.中风病发病前机体状态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19.
[8]Medelow A D? Mechanisms of ischemic brain damage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Stroke,1993,24(SupplI):I115.
[9]陈馥?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脑血管病[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5(2):83.
[10]吴苏宁?内皮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2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