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质特点与过敏性疾病关系浅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丁晓欢, 张君 时间:2010-07-12

【摘要】  本文通过了解儿童体质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强调体质因素在过敏性疾病诊治预防中的重要性。在古今前贤与医家对儿童体质类型和特点论述的基础上,浅述和分析了其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关系。结果表明,小儿体质特点是决定小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内因,决定正气的强弱,是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因素。正确认识体质,有利于诊断和,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积极改善体质,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未病先防。

【关键词】  体质; 体质学说; 过敏症/病因学; 儿童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正是这种正常个体具有的差异性表现为一定的体质。《中医儿》把小儿体质定义为小儿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长期影响下而形成体态结构,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即个体特征[1]。过敏性疾病是指身体受到外来的过敏源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2]。其症状可表现在器官水平,如皮肤、鼻子、眼睛、胃肠道等。

    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紫癜、湿疹、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这些过敏性疾病均症状较轻,但严重者可致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正确认识体质,有利于诊断和治疗,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积极改善体质,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未病先防。进一步探讨儿童体质特点与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关系,以期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复发和并发症的预防有所裨益。

    1  儿童体质特点

    儿童体质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一定的体质对小儿某些特殊致病因素存在易感性。其病情过程也存在不同的倾向性。

    1.1  小儿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父母的体质、智慧、婚姻、饮食嗜好、孕期的胎教和胎养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的体质,从而使小儿的体质有着偏热偏寒偏虚偏实的不同。王明明[3]通过对120例初生儿的体质调查,发现有17例胎热质小儿,考虑与其父母进烟酒有关;(2)后天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衣食因素和医药因素、不同地域的人,由于受水土质量,微量元素等因素长期影响,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也造成小儿体质特点各异;若小儿恣食肥甘厚味,乱用营养保健品,势必伤脾;若将养过温,致小儿汗出过多,耗气伤阴;小儿生病时,由于诊疗不当,或用药过于温燥,形成阴虚内热的体质,或用药过于苦寒,形成阳虚内寒的体质[4]。

    1.2  古人对小儿体质类型的认识  体质学说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小儿体质的认识始于《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诸病源候论》秉承《灵枢·逆顺肥瘦》的观点,谓:“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阐明了导致小儿诸病的原因与小儿本身“血气未定”,“脾胃嫩弱”,“真气不定”的体质有密切联系的特点[5]。《小儿药证直诀·原序》云:“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颅囟经》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马丙祥等[6]认为,“纯阳”是小儿以阳为用,就机体本身阴阳来说,是阳气相对偏旺,而表现出生机蓬勃,发育较为迅速的生长发育特点。“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系脏腑薄弱……肌肤嫩,形气怯,易于感触”,补充了“小儿纯阳之体”之说的不足。“稚阴稚阳”之说高度概括了小儿脏腑娇嫩脆弱,肌肤柔嫩疏薄,气弱神怯,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明·万全结合脏腑功能,提出了小儿五脏具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肾常虚”,“肺娇易伤”的生理特点,说明小儿无论是物质基础或是功能活动均属不足[6]。

    1.3  现代医学对小儿体质类型的研究进展  在古今前贤与现代医家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观察,不同医家有不同的分类的方法。(1)根据小儿生理和体质特点,按照中医辨质论治理论,以四诊合参为体质分类原则,陈丽翠[7]认为,小儿体质分为正常质、阴虚燥红质、阳虚迟冷质、痰湿腻滞质、气血两虚倦怠质、阳虚质等6种类型,并了各种体质在食疗调养原则;(2)郑启仲[8]以形、舌、脉、证特点作为依据,用八纲、脏腑的基本理论加以归纳,分为正常型、脾胃虚弱型、肝肾不足型、肾气不足型、血虚型五种体质;(3)根据五脏禀赋划分,王明明[3]从脏腑角度加以归纳,将初生儿体质类型分为正常、脾禀不足、肾禀不足、肺禀不足、心禀不足、肝禀不足和胎热质七类;并总结了初生儿的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与父母的体质类型有密切关系;(4)根据小儿的形体、情性、嗜食、二便、舌象、舌苔和临床易感疾病情况,试将小儿体质分为4类:平和质、阳热质、痰湿质和不足质[9];(5)朱永芳[10]认为,小儿体质类型可分为正常体质、燥热羸瘦质、虚冷瘦弱质、腻滞肥胖质、晦涩浮胖质、倦怠萎软质6种;(6)根据中医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从阴阳消长结合五脏,苏树蓉等[11]通过对1 061例小儿体质进行调查,认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定义及小儿时期的特点,将小儿体质分为均衡质(阴阳相对均衡)与不均衡质(阴阳相对不均衡)两大类。而在不均衡质中具体分为肺脾质Ⅰ、Ⅱ型;脾肾质Ⅰ、Ⅱ型(Ⅰ型为阳多阴少型,Ⅱ型为阴多阳少型)4种体质类型。调查结果表明,小儿群体中的确存在着这些不同的体质类型,并研究分析了不同体质类型的差异,见表1。表1  小儿不同体质类型差异注:Ⅰ型为阳多阴少型,Ⅱ型为阴多阳少型

    2  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与儿童体质的关系

    2.1  特应质与过敏性疾病的定义  所谓特应质是受环境中的过敏原刺激后机体能产生特异性IgE,即对某种特定的过敏原过敏,过敏性疾病是指相对应的过敏症状与体征,如湿疹出现皮疹,哮喘出现呼吸道过敏症状与体征[12]。过敏反应是严重,进行性发展的多系统包括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参与的全身过敏反应。据统计大多数诱发因素是食物,其次是昆虫毒素,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并不多见。儿童食物过敏通常表现为湿疹。哮喘患儿更易出现呼吸道外的过敏反应。

    2.2  体质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证候的关系  体质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并具有一定的性,同一类型的体质对某些过敏性疾病有易感性。同一邪气致病,可随小儿体质之阴阳、寒热、虚实、燥湿之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而且对疾病的传变和转归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免疫系统失衡,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主导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生理性体质差别,体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证型以及个体对反应的差异性。均衡体质儿童形体中等匀称,面色红润,二目有神,活泼强健,大小便正常。规律,舌淡红,苔薄白,少病;痰湿体质形体虚胖,性格较静,嗜食肥甘,大便易溏,舌多胖,苔多腻,易发湿疹,哮喘等;不足体质,形体偏弱,面色少华,食纳较少,少动懒言,哭声较低,大便多不成形,小便多清,舌淡,苔少或花剥。当个体暴露在特定环境下,具有这种体质的儿童多被致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患儿的体质直接影响疗效[13]。

    2.3  体质与过敏性疾病的转归预后  不同体质的患儿因体质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转归预后。临床发现均衡体质健壮患儿多健壮,在急性过敏性疾病发作时,发作的频率短,程度轻,症状较易控制,通常预后良好。而不均衡体质的患儿,如佝偻病、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若患上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则反复不已,迁延难愈,治疗颇难,有时持续整个儿童期,直至成人。因此,在施治上,中医多着眼于整体,往往是从改善病人的体质入手,注重整个环境的变化,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治疗某一局部的病变。

    3  结语

    小儿体质特点是决定小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因人制宜”的观点,强调体质因素在过敏性疾病诊治预防中扮演着独特的重要角色。体质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内因,决定正气的强弱,是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体质影响对过敏原的反应程度,决定是否发病或病情的轻重;体质影响证型和辨证的准确性;体质影响预后。由于相对稳定的个体特质又具有可变性,试提出以下两方面设想:首先,是否可以从中医角度明确小儿体质的分类方法,规划标准的体质量表,以利于研究小儿体质及其与其他疾病间的关系;其次,是否可以从中医对体质具有可调性的认识和临床实践的出发,对亚健康状态及过敏性疾病易感人群在避免接触过敏原的同时,采用有效的中西药结合干预调整,以减少减轻或避免过敏性疾病的产生。

【】
  [1] 汪受传.中医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

[2] 刘思梅,杨锡强.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1):1518?1519.

[3] 王明明.初生儿体质类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5,22(7):293?294.

[4] 鄂艳,盛丽先,余勤.小儿体质中医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4,21(2):4.

[5] 戴翥,梁昆生.中医小儿体质类型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27?28.

[6] 马丙祥,薛辉,张洁.小儿体质与肺炎疾病病机演变规律探微[J].国医,1997,12(4):24?25.

[7] 陈丽翠.试论小儿体质与饮食调养[J].四川中医,1998,16(7):9?10.

[8] 郑启仲.略论小儿体质“三说”[J].河南中医,1977,17(1):3?4.

[9] 张吉仲,郭瑜.小儿体质形成及分型之我见[J].广西中医药,2002,25(6):345?346.

[10] 朱永芳.略论小儿体质学说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1991,32(11):650?651.

[11] 苏树蓉,钟柏松,黎欣.1061例小儿体质调查及体质分型研究[J].中医杂志,1996,37(10):613?616.

[12] 姜峰.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140?141.

[13] 李伟伟,南俊国,王力宁.小儿体质特点与小儿肾病关系的探讨[J].中医儿科杂志,2007,3(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