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痫散治疗小儿痫证发作析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家远 时间:2010-07-12

【摘要】  小儿痫证,由于其多具有突发性,常易导致其他意外伤害,如不及时或误治,又可致痫证反复发作难愈,而留下健忘、呆痴痼疾。更有继发复至,延续不止,所谓“癫痫持续状态”,此时若不及时抢救,多危及患儿生命。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定痫散治疗小儿痫证发作,取得满意疗效,现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  癫痫/中医药疗法; 定痫散/治疗应用; 中草药/治疗应用; 儿童

   1  治疗原则

    盖小儿癫痫一病,其发作原因虽见多端,但总不出风、痰、火而已。病发时又常可兼惊、裹食、挟瘀,诸邪团聚,纠结上窜,致脏气不平,营卫气乱,逆气冲巅犯脑,心窍迷闭,引动肝风而发为癫痫。故治疗小儿痫证,应以熄风、清热、豁痰为其基本治疗原则,并辅以镇惊、消导、散瘀。

    2  方药组成

    定痫散由沉香、三七、黄连、僵蚕、芦荟、胆草、法夏、蜈蚣、连翘、龙骨、天麻、胆星、菖蒲、陈皮、神曲、天竺黄、全蝎、橘络、白附子、琥珀、枳壳、栀子等29味中药组成。

    3  组方分析

    方中集芦花、胆草、黄连、栀子、连翘苦寒之品以泻肝火清痰热;天竺黄、胆星清化痰热、凉心袪风;菖蒲袪痰开窍;橘络理气而善驱经络之痰;陈皮、法夏燥湿化痰;白附子袪风痰止痉搐;天麻平肝熄风定惊;僵蚕、全蝎袪风解痉、化痰散结;琥珀镇惊安神、止血散瘀;龙骨镇惊安神;枳壳、神曲消导和胃行气。尤其妙在方中一味沉香,其上行下达,疏肝郁,降肝气,和脾胃,实有引行诸药,“通天彻地”之功。《药品化义》云:“……,若怪异诸病,以此佐攻痰药,能降气安神……,能疏通经络,血随气行,痰随气转……,无不悉愈。”

    4  适应证

    本方用于小儿痫证发作,其痰、热、风三症互见,或反复发作,发无定时,醒如常人,或发时挟惊、挟食、挟瘀者。

    5  病案举例

    刘某,女,7岁。初诊:自述在幼儿园玩耍时,因突然昏仆倒地,口吐涎沫,目睛上视,手足抽搐而急送当地救治。时查脑电图异常,诊为小儿癫痫急性发作,收入住院。1个月后,因其症状逐步得到控制,即带常规治疗药出院,回家继续调治。2002年秋,因患儿出现胃痛、食欲下降情况,遂调换改服其他抗癫痫药物,但症状未得到控制,不得已停服西药。后致痫证发作次数由少到多,每周必发1~2次,家属转求中医诊治。刻诊:胃痛、纳减基本消失。1周前,因跌入河中受伤,致时现神呆、肢颤等症状。自言头昏、口苦、心烦、时时欲呕,面部肌肉牵动不已。舌红、苔白黄厚腻,两脉沉而滑数。脉证相参,病显为湿痰内盛,郁久化热生风,痫证有欲发之兆。治当清热豁痰、熄风定惊。然恐胃不纳药,先以和胃降逆为主,佐以凉肝熄风法治。药用:苏梗12 g,陈皮6 g,姜水竹茹12 g,姜夏6 g,炒枳壳、黄芩各9 g,川连、栀子各3 g,天竺黄10 g,橘络30 g,钩藤15 g,琥珀5 g。6剂,每日1剂。二诊:头昏、呕吐消失,心烦、口苦亦减,痫证小发作1次,舌脉如前述。即以定痫散化裁治。嘱其日服3次每服10 g,竹沥水送服,并告之避免患儿过劳、多食及惊吓,凡感冒发烧要及时服药控制。三诊:服上药后,痫证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症状亦减轻。方药已见初效,遂略以增省续服,并停服鲜竹沥水。四诊:病情已得到控制,已上学读书,未见痫证得发。予上方增运脾之品,继续服用。五诊:服药至今,所患之疾未见反复,仅1次参加学校运动会过劳,回家自感头昏、上肢发麻,稍事休息后即恢复,现身体亦无它恙。邪将退尽,原方稍加益气药,照原法继续服用。药量减为每日2次。坚持服药至2006?04,其间几次复查脑电图均显正常,病获痊愈。

    6  体会

    小儿痫证发作,其主要症状为突然昏仆、口吐涎沫、目定肢搐或口作猪羊叫声。究其所为,乃病多素体浊痰内伏,蕴热生风欲上窜;肝郁气乱、风阳化火上逆,若复为惊恐、劳累、食积或瘀滞所诱,则脏气不平、升降失常,风、热、痰、惊、食诸邪互缠,致痫证突发。此时治应袪邪为主、当集大队泻火豁痰、熄风镇惊、降气消导之品,力挫其势以抗之。故治疗痫证发作,既要审困论治,又要多法兼顾。其二,小儿痫证为疑难顽疾,非一般伤风轻恙可比,治疗要持之以恒,决不可中途而废,即使病情已趋平稳,也不能贸然停药,否则灰中余焰必将复燃,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其三,定痫散乃中医儿科临床大家、恩师王静安老师之治痫秘方。此方寒温并用、动静相参,豁痰不忘行气,熄风不忘镇惊,消导不忘安中,力专效宏,堪为临床治疗小儿痫证发作不可多得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