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郁发之与未病先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硕 齐文升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火郁发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祖国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包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从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干预,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本文从“未病先防”的角度谈一谈“火郁发之”法的应用。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未病先防”是内经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内经》从正邪虚实的角度提出了疾病的预防问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辨证地指出了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要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一方面应该“远邪”,作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一方面应该“调身”,后者正是《内经》中的重墨。调身方能“正气存内”,调身方能“阴平阳秘”,《内经》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在多个篇章用大幅笔墨描述了调身的方法,包括顺天道、应地势、和人事。本文结合都市人的体质特点,提出调身应重视“火郁发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五行应为五运五常,天地之气乖悖则发为五郁,而设治郁五法,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天地万物,本于阴阳。《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天覆地载,二气交流,四时万物方得化生。但是,现在的环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沙尘暴、温室效应、旱涝无度、空气污染等,成为较为常见的天气、气候现象。天气阴霾而漫布,地气灼烁而难散,二气交济失常,形成“寒包火”“水包火”的状况。
   
  人受天地阴阳之气以生,化气化血,气血充和,才有阴平阳秘。现代都市人夏季过吹空调,过食寒凉,冬季过度保暖,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喜食辛辣厚味烟酒,衣食住行过于方便充裕,缺少运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人们形成“郁热内伏”的体质特点,就如同天地自然出现的“寒包火”“水包火”,阳气失去了正常的升降出入,积蓄郁滞在内化为火热。很多年轻人痤疮频发,鼻炎、咽炎、过敏患者以及年轻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正是郁热内伏、合邪而发的表现。《内经·五常致大论》言“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 正因自然与人体都呈现出阳气闭郁化热化火的征象,我们在疾病的预防与中必须注意“火郁发之”法的应用。
   
  四时外感热病每因寒、风、热(火)、暑、湿、燥等六淫之邪而起,或六淫之气新感,外袭口鼻皮毛而即病,出现卫表见症,或化为伏邪,过时因新感而引发,出现气分、血分里热证。内火郁闭即可视为伏邪的一种。伏邪伏藏之时,病情不显,伏邪外发后,内浸于腑,外淫于经,各个症状方才逐渐显现出来,因其常起病即见里热,故其耗气伤阴更甚于新感。如果不注意内热郁伏的消减,则邪易入里、病易转深,甚至出现外寒内热、状如寒冰包火,或表里俱热、热甚化毒炽盛,以及湿热相合、病久缠绵虚耗的情况。因此在六淫邪气尚未袭表前,调理体质、平和阴阳,是预防外感热病的关键。一方面固然是摄生防病,调整日常起居,一方面可在易感时节服用汤药。

  很多人预防外感采用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的方法,认为它们能抗病毒。但是,这一类清热解毒药苦寒直折火势,反易令火邪郁伏。内火本为阳气闭郁而来,阳气性喜升腾、恶遏伏,如不能引其升发布散、施其温煦百骸之用,必会郁滞在内,加之饱暖无度,气从阳化,郁为伏火,自当宣透升散引导它。我们以明代杨栗山的名方升降散为主,加用宣散、清透的杏仁、石膏等,升降相因,调达气血,宣通三焦,火郁之邪得以宣泄疏发,在非典、流感等的预防中取得良好效果。

    又如过敏性鼻炎,中医称其为“鼻鼽”。鼻乃肺之窍,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肺中郁热,则风邪外中易从热化,肺失清肃,邪毒停聚鼻窍,鼻窍开合失司,故见鼻塞鼻痒、喷嚏多涕,《古今医通》所谓“风热上攻,头鼻壅塞,或外伤风热,内热愈窒,壅塞不闻”。我科脱敏合剂以黄芩清肺热,桂枝汤和营卫,清散肺中郁火,细辛、白芷宣通鼻窍,乌梅收涩敛涕,三药共司肺窍开合,用于临床疗效颇佳,发作时服用症状明显缓解,缓解期服用可减少发作。

    皮肤过敏,中医又叫漆疮,多因血分郁热,每遇风引而发,或风热相搏于肌肤而见风团,或热毒蕴结于血脉而见斑疹,时作时消,瘙痒难耐。必须以凉血疏风之剂调之,不待其发。设丹鸡银翘散一方,丹鸡散血中郁热,银翘透血热达表,芥穗、防风疏客气邪风,地肤、地龙熄血热之风,四物兼凉血养血。血中伏热得清,风、毒无所依,不发病。
   
  注意调整郁热内伏的体质,对于内科杂症的预防也有用途。如胸痹,张仲景认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胸阳不振、阴乘阳位,创栝楼薤白三方振奋胸阳,又特立人参汤“养阳之虚,即以逐阴”。他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当时瘟疫流行、民不聊生、衣食不保的环境有关。当代人多内火郁伏的体质,其发病及诊治自然不能完全与古代一致,因此现在的冠心病人心绞痛或心梗发作,常见血淤热结的征象。因此在早期即发散郁火,升降气机,使血淤得散,火郁得宣,胸阳自通,可减少心脏病发作。
    
  古人说:“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采取火郁发之法预防当代人,尤其当代都市人常见外感病及内伤杂症,正是天人合一观的一种体现。正确地发散郁火,清透宣散,调和气血,能够有效地防治多种疾病。谨以我们的临床体会,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