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镇静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丛麻醉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颈丛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加大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风险。我们采用丙泊酚镇静术(PS)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颈部手术患者20例,年龄均大于65岁,有高血压病史,其中男8例,女12例,随机分为PS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100mg,入室后开放静脉,面罩吸氧,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图、脉博血氧饱和度。麻醉采用1%利多卡因加0.3%罗哌卡因混合液行深浅颈丛阻滞,麻醉后PS组丙泊酚加入输注泵静脉输注,根据血压调整输注速率。对照组未用镇静药。术中血压超过基础值20%者使用降压药。
1.3 观察指标
患者镇静效果根据Ramsay标准分级:Ⅰ级,患者烦燥不安;Ⅱ级,安静合作,定向准确;Ⅲ级,仅对大声命令有反应;Ⅳ级,入睡,对眉间轻弹反应迅速;Ⅴ级,入睡,对眉间轻弹反应迟钝;Ⅵ级,入睡没有反应。患者术中合作分数:1分,不合作;2分,稍合作,需固定四肢;3分,稍合作,但多语;4分,合作良好;5分,完全合作。满意度:1分,非常不舒服;2分,比较舒服;3分,非常舒服。同时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图、脉博血氧饱和度,观察时间为麻醉前基础值、术中30min、术毕。
1.4 统计分析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根据Ramsay标准,Ⅱ~Ⅳ级PS组9例,占90%;对照组仅4例,占4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合作分数PS组(4.7±0.3)分,对照组(3.6±0.2)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意度评分,PS组(2.8±0.2)分,对照组(2.3±0.2)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S组仅1例(10%)使用降压药,而对照组9例(90%)使用降压药。
PS组血流动力学平稳,降压效果明显,见表1。表1 两组MAP、HR和SPO2变化(略)注:与基础值比,* P<0.05; 与PS组比,** 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其衰老而发生的全身性退变及重要器官贮备功能的明显降低,于麻醉-手术期间较年青患者易发生重要功能的失代偿状态,增加其危险性。据统计,老年人中50%~60%患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患有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其心脏贮备功能明显不足,易发生心功能不全[1]。
颈丛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术中的应激反应对血流动力学也产生影响。丙泊酚具有镇静、降压作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有利。本研究观察到PS组患者血压、心率控制较理想,Ramsay评分较满意,PS组的满意度高,合作分数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对循环抑制轻微,较少引起心律失常,代谢迅速完全[2]。老年人对药物代谢缓慢,术中根据血压变化调整丙泊酚输注速率,可较好发挥丙泊酚起效迅速消除快,苏醒彻底的优势[3]。本试验术中、术毕未见深度镇静,均于术毕较快苏醒。丙泊酚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患者入室后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未见呼吸抑制而引起的缺氧表现。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丛麻醉手术中采用丙泊酚镇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1 刘俊杰,赵俊,主编.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52~861 .
2 杭燕南.麻醉手术期心律失常及处理.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4):509 .
3 耿先行,宋琳琳,许幸,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1):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