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护理干预的研究
作者:叶雪花 吴满花 唐光政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我效能感 护理干预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对环境挑战的信念。增强自我效能感已经成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1]。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常痛苦不堪,其自我效能也往往处于较低或最低状态。本次研究从护理角度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与干预,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抑郁症组研究对象为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心理科住院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抑郁症诊断标准;②本人自愿参与本调查; ③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能自行完成相关调查问卷。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职工及家属。纳入标准:①无任何一种类型的精神障碍;②本人自愿参与本调查; ③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能自行完成相关调查问卷。研究对象的诊断由一名主治医师和一名副主任医师共同作出。量表资料收集由两名主管护师负责完成。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在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后,自行填写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资料92例,其中抑郁症组49例,男性22例,女性27例,平均(34.58±9.87)岁,对照组43例,男性20例,女性23例,平均(33.02 ±11.99) 岁,两组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研究工具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3]共有10 个问题,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对每个项目,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分别记为1分、2分、3分和4分。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非参数统计分析中的Mann-Whitney 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症组与对照组间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的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抑郁症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P<0.05, 95%CI=-0.629~-0.165)。
2.2 抑郁症组与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各条目的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在条目1、4、5、6、7、9这六个条目上,抑郁症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2.79、-3.74、-2.98、-2.29、-3.09、-3.20,P均<0.05)。而在其余四个条目上,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个人行动控制的知觉或信念。自我效能感使人们面对环境的挑战而采取恰当的行动。因此自我效能感也可以作为人们在生活中能否处理各种压力的自信心指标。按照Bandura 的理论[3],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知觉、思维和行动的方式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国内也有研究[4]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焦虑之间的确存在着负相关。本次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这与前面的研究以及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推论一致;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抑郁症患者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意外情况,其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应付方法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针对增强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护理的途径和方法包括:①鼓励患者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和不适感受,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与共情。②每周一次的心理卫生宣教,让患者知道抑郁症是如何的常见,帮助患者战胜孤立感,减少病耻感。也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精神疲乏、情绪低落、注意力、记忆力的减退等异常只是抑郁症的症状表现,随着的进展,这些异常均可慢慢缓解,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帮助患者挖掘社会资源,获得心理支持,特别是家庭作为其主要支持系统对患者心理及身体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本次研究中一中年女性患者起初因家属对其疾病的痛苦程度不理解而受到责备,产生绝望情绪,通过护理人员对家属的疾病知识宣教后,家属对患者的态度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也随着慢慢好转。③抑郁症患者面对疾病常常会惊慌失措、悲观绝望,特别是一些复发的抑郁症患者更是对治疗失去信心,这时激励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当发现患者做出的每一点进步即给予积极的肯定,发挥他们在治疗中的能动作用。④抑郁症患者往往由于受负性自动思维的影响而否定自己的能力,贬低自我,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干了或什么也干不好,此时根据患者的特点与其共同探讨选择一个患者有能力实现的目标去完成,以增强对自我的肯定与信心的恢复。如每天坚持与他人接触交流半小时,每天坚持散步一小时等。⑤成立“抑郁6+1”训练小组,每周一次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抑郁症患者往往对自己、对所处的世界以及将来都存在负性的认知,他们把自己看成是无价值的、不完善的、没有人爱的和有缺点的,将所处的环境看做是灾难性的、有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障碍,最终他们总会经历失败或丧失[5]。认知调整主要应用艾利斯的ABCDE技术[6],让患者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以所监测到的事件为例,帮助识别负性自动思维,引导认识与负性情绪和适应不良的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使其领悟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并帮助识别歪曲认知的类型,然后对歪曲认知反复地进行质疑和辩论,然后帮助学习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来代替歪曲的、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使其负性情绪得到纠正。⑥通过锻炼、社会交往、工作、游戏和视觉想象来转移负性情绪和想法,提高自我效能。
护理人员要做好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经去帮助患者解除心理困扰,提高患者应对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促使早日康复,减少抑郁症的复发。
【】
1 杨廷忠, 施卫星, 许亮文. 自我效能感增强: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 39 (5):393-396.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 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87-88.
3 王才康.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10(S): 187-188.
4 王才康, 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心杂志, 2000, 8(4):229-230.
5 David H. 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 刘兴华, 黄峥, 徐凯文, 等译. 北京:中国轻出版社, 2006.293,305.
6 Gerald C.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 第7版. 石林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