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津液”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2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代谢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一)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是饮食物经过胃的“游溢精气”、小肠的“分清别浊”和“上输于脾”而生成。所以,饮(食)水(谷)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饮食经过胃的消磨腐蚀,吸收一部分水液与精微物质后,进入小肠,通过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吸收其中大量的水液与食物精微,之后将残渣下送大肠,大肠将食物残渣中的水液再吸收后,才能促使糟粕形成粪便。《内经》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因此,津液充盛与否,和胃、小肠以及脾的生理活动有关。
(二)津液的输布,即是传输与散布。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气散精、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等生理功能的协同作用,以三焦为信道输布全身。脾通过运化功能,将津液直接散布周身,同时上输于肺,经过肺的宣布肃降,再将津液进行布散。如果脾失健运,就会影响津液的输布,形成水肿、痰饮等疾病。所以《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接到脾传来的津液后,通过宣发向全身的体表和内脏布散,将代谢后的浊液输送到肾与膀胱,因此,“肺为水之上源”。肾在津液的传输中起决定性作用,《内经》上讲“肾者水脏,主津液”。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本,具有蒸腾激发作用,推动个脏腑的功能活动,同时肾本身也参与津液的传输。肾将清液上传周身、浊液下排尿液。
(三)津液的代谢主要是通过排汗、排尿等代谢过程来完成,与肺、肾、膀胱等脏腑功能活动有关。汗液的排出,主要经过汗毛孔,中医将汗毛孔称为“气门”,,又有“阳加于阴谓之汗”的说法。如果大肠过于燥热,就会形成便秘,反之腹泻。如果肾的气化失常,就会引起尿少、尿闭与水肿等排泄障碍的疾病。因此,津液的代谢是三个环节的系统工程,相互作用。古人云: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五脏一体,相生互助,任何脏腑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津液的代谢。二、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功能主要包括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节阴阳和排泄废物等。如布散于肌表的津液,具有润泽皮毛肌肤的作用;流注于孔窍的津液,具有滋润和保护眼、鼻、口等孔窍的作用;渗入于血脉的津液,具有充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而且也是组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注入于内脏组织器官的津液,则具有濡养和滋润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渗注于骨的津液,则具有充养和濡润骨髓、脊髓和脑髓等作用。
(一)滋润濡养
津液以水为主体,具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营养功能。津之与液,津之质最轻清,液则清而晶莹,厚而凝结。精、血、津、液四者在人之身,血为最多,精为最重,而津液之用为最大。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皮肤毫毛,莫不赖津液以濡养。“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液者,淖而极厚,不与气同奔逸者也,亦水谷所化,藏于骨节筋会之间,以利屈伸者。其外出孔窍,曰涕、曰涎,皆其类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分布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肤,温养肌肉,使肌肉丰润,毛发光泽;体内的津液能滋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的正常功能;注入孔窍的津液,使口、眼、鼻等九窍滋润;流人关节的津液,能温利关节;渗入骨髓的津液,能充养骨髓和脑髓。(二)化生血液
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故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痈疽》),“水人于经,其血乃成”(《脾胃论·用药宜忌论》)。
(三)调节阴阳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津液作为阴精的一部分,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开的。人体根据体内的生理状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津液的自我调节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如寒冷的时候,皮肤汗孔闭合,津液不能借汗液排出体外,而下降入膀胱,使小便增多;夏暑季节,汗多则津液减少下行,使小便减少。当体内丢失水液后,则多饮水以增加体内的津液。“水谷人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灵枢·五癃津液别》),由此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四)排泄废物
津液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方式不断地排出体外,使机体各脏腑的气化活动正常。若这一作用受到损害和发生障碍,就会使代谢产物潴留于体内,而产生痰、饮、水、湿等多种病理变化。
三、津液与练功的关系
中医上有“五脏化五液”之说,五液就是汗、涕、泪、涎、唾。这五液也是津液的组成部分。《内经》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津液是血的组成部分,血由心所主,故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谓。出汗过多者消耗心血,又伤心阳。对于失血过多的病人,即便身患风寒,也不能用发汗来;对于失汗过多者,切不可采用放血疗法,中医强调“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因此,习武练功者,一定要在适度的环境下锻炼,保持体温,不要过量流失汗水,免得邪气从气门入内。
涕能滋润鼻窍,肺开窍于鼻,所以涕为肺液。肺热、肺燥则涕少鼻干,肺气不足则鼻塞流涕。锻炼肺的呼吸量是习武者的必修课,可以通过漫步长跑、导引吐纳来实现。
泪藏于目而不溢,所以能滋润眼目,而肝开窍与目,故泪为肝之液。泪少则目干涩,为肝阴、肝血不足;迎风流泪,是肝经风火,或者肝肾两虚。习武者可以根据眼睛的干涩程度,判断肝肾的状况。
涎为口中津液,能滋润喉腔,脾开窍于口,所以涎为脾液。脾胃津液不能上奉于口则涎少而口干,脾气虚,不能摄津,则流涎不止。
唾与涎都是口中津液,合称“唾液”,俗称“口水”。唾,较稠,生舌下,从口中吐出;液,较稀,液溢于口,从嘴角流出,两者略有区别。由于肾的脉系上挟舌体、通于舌下,而唾的生成又依赖肾精所化,所以唾为肾之液。习武练功者,一定不要轻易随地吐口水,一旦有唾液可以分三口慢慢吞咽,吞咽口中的津液,可以滋养肾精,便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早日达到上乘功夫。尽管这些关系不是绝对的,但五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对于习武练功人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英夫利西治疗炎症性肠病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