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
作者:刘向国,方志斌,蔡圣荣,王元勋
摘 要:目的:观察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在肺气肿肺气虚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个月、2个月、3个月组和模型 1个月、2个月、3个月组,采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烟熏双因素复合制作肺气肿肺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动脉血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结论: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存在高黏、高浓、高聚的流变特性。
关键词:肺气肿;肺气虚证;血液流变学
肺气虚证是中医的一个常见证候,是以肺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全身多系统功能衰退综合征。研究发现,肺气虚证是肺气肿最常见的证型,它直接影响肺气肿的发生和,贯穿于肺气肿的整个病程之中[1],且肺气的盛衰与肺气肿病情轻重一致。本研究通过对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探讨其在肺气肿肺气虚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肺气肿肺气虚证动物模型客观化、标准化评价及肺气虚证本质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健康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50 g(由安徽省全椒安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随机分为对照1个月、2个月、3个月组,每组10只;模型1个月、2个月、3个月组,每组20只。
1.2 仪器与试剂
MDK3200 K双通道全自动血流变仪:重庆麦迪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脂多糖(LPS):美国Sigma公司;造模用香烟:合肥卷烟厂生产合肥牌过滤嘴香烟,焦油含量15 mg/支,尼古丁含量1.3 mg/支。
1.3 肺气肿肺气虚证大鼠模型及对照组的制作
模型制作根据[2]、[3]、[4]中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LPS气管内注入:于实验第1 d和第14 d,用乙醚吸入法麻醉大鼠后,将大鼠固定于鼠板上,修剪颈部皮毛,消毒,切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胸骨舌骨肌,暴露气管,用1 mL注射器抽吸LPS (1 mg/mL)200 μL,针头刺入气管后将LPS注入,并注入少量空气以保证LPS全部进入气管,立即将鼠板竖起并适度摇动,使LPS分布尽可能均匀,在切口局部滴入庆大霉素注射液,然后缝合皮肤并用碘酒棉球消毒。(2)烟熏:LPS气管内注入的次日,将大鼠分批置于1 m3的烟室中,用锯末50 g加10支香烟烟丝混合点燃烟熏,每日烟熏30 min。对照组于实验第1 d和第14 d,按照与模型组相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操作,往气管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手术次日,将大鼠置于无烟熏同样环境中饲养。
1.4 取材及切片
每组大鼠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造模成功后取右下肺和肺门组织置于10 %甲醛中固定,常规冲洗、脱水、透明、浸蜡、包埋,连续5 μm厚切片、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摄片。
2 结果
2.1 症状与体征
模型组大鼠造模15 d后先后出现精神萎靡,蜷伏少动,反应迟钝;毛失光泽、发黄、易脱落;咳嗽,气急,有些有呼吸道分泌物从口鼻流出,偶可闻及气道痰鸣音。上述症状与体征从1个月至3个月逐渐加重。对照组始终未出现上述症状与体征。
2.2 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2.2.1 大体观察
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肉眼见各时段模型组大鼠肺体积增大,肺边缘变钝,质软,弹性较对照组略低,且以3个月组最为明显。
2.2.2 光镜观察
①对照组:大鼠支气管黏膜结构和肺组织结构清晰,支气管黏膜上皮排列整齐,纤毛明显可见。无支气管管腔扩张、上皮坏死脱落、纤毛脱失、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肺泡壁无明显增厚,肺泡腔干净、匀称(见图1)。②模型组:1个月模型组大鼠细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轻度浸润(见图2)。2个月模型组大鼠细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轻至中度浸润(见图3)。3个月模型组大鼠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肺泡囊扩张,其周围的肺泡间隔变薄或断裂,扩张成大小不等的囊泡,部分呼吸细支气管及肺泡管扩张呈不规则气腔,部分肺泡相互融合形成肺大泡,细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重度浸润,黏膜层内有杯状细胞增生,纤毛上皮破损、坏死、脱落、纤毛减少(见图4、图5)。
2.3 血液流变学变化
见表1。
图1 对照组正常肺组织(HE染色,×100)(略)
图2 1个月模型组肺组织(HE染色,×200)(略)
图3 2个月模型组肺组织(HE染色,×200)(略)
图4 3个月模型组肺组织(HE染色,×400)(略)
图5 3个月模型组肺组织(HE染色,×200)(略)
表1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略)
注:模型组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P<0.05, **P<0.01
从表1可见,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在造模1个月后开始升高,与1个月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或P<0.01);造模2个月后进一步升高,3个月后达最高峰,与3个月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黏度在造模1个月、2个月后轻度升高,但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造模3个月达最高峰,与3个月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在造模1个月后开始升高,但与1个月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造模2个月后进一步升高,3个月后达最高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由模型组动物的症状、体征及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可以看出,模型组动物的证候符合肺气虚证诊断标准;肺组织形态大体和光镜观察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改变。这种造模方法既符合西医肺气肿“病”的病理模型特点,又与中医肺气虚“证”的证候基本相符,所以本试验动物造模是成功的。
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血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肺主一身之气,故血液的运行又依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肺气肿属中医“肺胀”范畴。多因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日久肺虚及肾,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气机升降失常,进而导致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
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因肺气亏损,运血无力而见“血瘀”之现象,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表现为高黏、高浓、高聚的流变特性。其机理可能是由于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气失调,出现PO2下降、PCO2升高,促使肾脏的肾小球旁器释放红细胞生长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增加,使红细胞压积也随之增高,导致血黏度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由于肺部细菌反复感染,使免疫球蛋白如IgA、IgG等大量增加,如同时伴高凝状态,则凝血物质和纤维蛋白原增多,二者导致血浆黏度增高。慢性缺氧继发红细胞增多,加之血浆黏度增高的共同影响导致全血黏度增高。在血液黏度测定中,一般认为高切黏度代表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低切黏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情况。缺氧时,红细胞膜的能量代谢障碍,韧性改变,红细胞膜变脆,变形性下降,聚集性增加。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的综合表现主要是血黏度升高,由于血液黏度增高,导致血管内血液流动阻力增大,组织有效灌流量不足,造成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和血栓形成,微循环中的微血管改变又能促进血液流变学的进一步改变,造成血瘀,加重了呼吸机能的减退和缺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6]。
:
[1]田正鉴,徐幼明,李亚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探微[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1):29-30.
[2]马楠,崔德健,梁延杰,等. 气道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6):371-372.
[3]刘进,吴定钱,童旭峰,等.用气道内滴入脂多糖和被动吸烟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模型[J].浙江医学,2004,26(4):268-290.
[4]王元勋,张敏华,产美英,等.肺气虚证的实验研究――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Ⅰ[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0(3):52-53.
[5]赵蜀军,蔡圣荣,方志斌,等 .肺气虚证大鼠血气分析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相关性探讨[J].临床,2003,3(8):21-22.
[6]吴其夏.新编病理生理学[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