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冠修复牙体缺损四手操作的配合
【摘要】 目的 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冠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8颗已经完善根管的恒牙用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冠修复。结果 随访2~4年,成功率为92.86%(156/168)。结论 四手操作可以提高修复质量和工作效率,是整体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牙修复磨损;螺纹桩;玻璃离子;四手操作;护理
由于修复学技术和材料的,对于大面积牙体缺损,临床上常常用桩核冠法修复,以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残根残冠,并恢复美观和咀嚼功能。玻璃离子是近年出现的口腔修复材料,具有容易操作,快速固化、牙体及桩粘结强度高的特点[1],较铸造桩核而言,降低了操作难度,缩短了病人就诊时间,同时又能提供一定的机械强度。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冠为修复大面积牙体缺损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是提高修复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冠修复牙体缺损中应用四手操作法,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168颗已经完善根管治疗的恒牙。其中男98例,女70例,年龄18~67岁。前牙89颗,后牙79颗。X线片显示牙根长度11~20mm,根冠无裂纹,牙周、根尖情况均良好。用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冠修复,冠部修复体均为烤瓷冠。
1.2 修复材料 国产成品牙用根管螺纹桩(杭州西湖),进口玻璃离子(日本富士)。
1.3 修复方法 常规去尽暂充物,参照X线片,用导引钻取出牙胶,扩孔钻制备根管至根长的2/3,磨牙制备2~3个桩,选择与根径、根长相应的螺纹桩,观察桩的方向、长度,桩末端在牙合面下2mm与邻牙相距不少于1.5mm。取出螺纹桩后,向根管内导入玻璃离子水门汀并拧入螺纹桩固定。在已经固定的螺纹桩上包埋玻璃离子糊剂形成核心,进行修整,确保无悬突。
2 结果
168颗恒牙修复后随访2~4年,156例无主诉症状,修复体稳固,咀嚼功能好,未发生根折或侧穿,桩核边缘密合,无松动。X线片示根管、牙周组织未见异常,成功率为92.86%;其中5例发生根折,占2.98%,7例桩核折断,占4.17%。
3 四手操作法的护理配合
3.1 患者准备 护士引导患者就坐,嘱患者用含漱液含漱1min。当面启封一次性器械盒,系好围兜。调节椅位及灯光,椅位的调整应使医师和病人舒适为宜,减少他们在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为避免在过程中病人出现紧张、呛咳等现象,交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要随意转动头部和闭口等,如有不适请举左手示意,以免损伤口腔粘膜等周围组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向病人介绍整个治疗过程及配合方法,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病情,查看病历及有关检查结果,根据治疗需要准备器械及物品。
3.2 根管与钉道预备 将装好车针的高速手机递给医生去净龋坏组织,磨除薄弱的无基釉。将X线片置于综合治疗台观片灯上供医生根管预备时参照,护士根据牙根形态准备合适的导引钻、扩孔钻、麻花钻、慢速手机,预备过程中协助医生更换钻针。待医生去尽暂充物,取出牙胶后,护士持三用汽水枪冲洗根管。
3.3 粘桩 根管与钉道预备完毕后,护士根据根径、根长选择匹配的螺纹桩,螺纹桩的形态是所有桩中固位最好的[2]。用持针器夹紧螺纹桩递给医生试桩,协助医生旋转至相应的长度,旋入时避免过度用力。待医生试合适隔湿吹干后,护士调拌较稀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在根管壁与桩表面涂一薄层,协助医生缓慢旋入根管。
3.4 玻璃离子核制作 递棉卷给医生隔湿吹干后,护士调拌如面团状玻璃离子水门汀适量从一侧送入,在已经固定的螺纹桩上包埋玻璃离子糊剂形成核心。调拌材料时向同一方向匀速旋转推开,尽量增加调拌刀与玻璃板接触面,避免气泡产生,提高调拌材料的质量。先递雕刻刀给医生雕刻外型,再递装好车针高速手机给医生进行修整,确保无悬突。
3.5 烤瓷冠制作 护士根据制备部位准备及更换车针,牙体制备时协助吸唾,牵拉口角,压患侧舌体,为医生提供清晰操作视野,防止损伤口腔组织。牙体制备完毕,护士准备排龈线排龈器进行排龈。选择合适托盘,贴胶布于托盘边缘,防止印模材料与托盘分离。按说明调拌印模材料,先递少许材料给医生涂于患牙间隙及颈缘,防止产生气泡,再将印模材料置于托盘内递给医生制取模型。印模制取完毕,用冷水冲净印模表面唾液及血液,及时调拌超硬石膏灌注模型,石膏的调拌要迅速均匀,掌握好稀稠度,以制取出完整、清晰、准确的工作模型。
3.6 治疗结束后处理 医生在治疗结束洗手后书写病历时,护士关闭治疗灯,为病人解下治疗巾,常规消毒用物,消毒后归类放置。告知病人经根管治疗后患牙变脆,避免咬坚硬食物,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4 体会
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冠修复牙体缺损操作过程复杂,需要医护间默切配合,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求医生技术熟练,也要求护士精通业务,技术操作熟练。护士在配合过程中将常用的器械按规定放置,传递器械及材料在病人颌下至胸前部位,禁止在病人面部传递,防止损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应预先知道医生的需要,了解医生制定的合理工作程序,能及时、准确无误、平稳地将器械及材料传递到医生手中,这样可以使牙科医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达到最佳工作效率。四手操作时护士固定在椅位旁,治疗过程中可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人出现情绪反应时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是整体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
[1] 王庆,顾章愉,余优成,等.3种桩核冠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04,11(5):856-858.
[2] 徐君武.口腔修复理论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