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1α和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侯志斌 马生梅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HIF1α和MMP-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及MMP-2的表达。 结果 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因素有关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亦与临床分期有差异性(P<0.05),与年龄等因素无关;MMP-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呈显著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也呈显著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HIF1α及MMP-2在乳腺癌中的过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转移几率增加、预后不良的标志物。

【关键词】  乳腺癌 HIF1α MMP-2 免疫组化

    Abstract  Objectiv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IF1 α and MMP-2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HIF1 α and MMP-2 in 11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ere measured with S-P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HIF1 α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histological grade of tumor, the metastasis of lymph nodes (P <0.01), and the clinical stage showed difference (P <0.05), and uncorrelated to the age (P >0.05).The expression of MMP-2 was correlated to tumor size (P <0.01), lymph node and TNM stage (P <0.05), and also uncorrelated to age and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overexpression of HIF1 α and MMP-2 in breast cancer may be the sign of metastasis and worse prognosis for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HIF1α  MMP-2  Immunohistochemistry

    乳腺癌发生受多种基因调控,其中包括HIF1α和MMP-2的作用,HIF1α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的一种转录因子,它最先由Semenza等[1]于1991年在缺氧诱导的细胞核抽提物中发现。其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HIF1α是主要的氧调节亚基,可以调节多种靶基因如葡萄糖转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红细胞生成素等的表达。它对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刺激新血管生成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起重要作用。MMP-2又称Ⅳ型胶原酶,是参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降解的关键酶,在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本研究通过对上述两种物质在肿瘤中的联合检测,拟为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基础判断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收集本院及青海大学附属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间相关存档标本。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8岁,术前均未实施过放、化疗。所有病例均由两位以上病专家确诊,其中导管癌94例,小叶癌6例,其他类型癌12例;112例中有78例腋窝淋巴结转移。

    1.2  免疫组化染色

    兔抗人H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兔抗人MMP-2和超敏SP购自福建迈新公司。肿瘤组织连续4 μm切片,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免疫组化SP法(步骤按SP试剂盒说明进行),DAB显色,以试剂公司提供的阳性片做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空白对照。

    1.3  结果判定

    用双盲法参照Fromowttz等[3]提出的染色评判标准,以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呈棕黄色为阳性,每张切片镜下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10×40),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各个视野中阳性细胞的平均百分率并将其作为该切片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无阳性细胞为0分,≤30%为1分,31%~70%为2分,≥71%为3分。染色强度以多数呈现的染色特征为标准:无染色为0分,淡黄色2分,棕褐色为3分。然后再以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强度计分相加所得的总分进行结果判定:0分为阴性,1~2分为弱阳性(+),3~4分为中度阳性(++),5~6分为强阳性(+++)。评分低于2分为低表达,高于或等于3分为高表达。

    1.4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标准

    根据BLoom和Richardson标准[4]乳腺癌组织学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根据国际TNM分期标准临床分期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Ⅰ~Ⅱ期为早期,Ⅲ~Ⅳ期为晚期。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用Pearson χ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12例乳腺癌组织中55例(49.1%)有HIF1α的表达,其中23例(20.5%)在肿瘤细胞膜上出现弥散且较强的染色,部分病例肿瘤细胞膜有较弱或者不连续的表达。112例乳腺癌组织中60例(53.6%)有MMP-2的表达,其中23例(20.5%)在肿瘤细胞周围正常间质细胞表达,其余37例(33.1%)在肿瘤细胞以及间质细胞中表达。

    2.2  HIF1α和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HIF1α表达在不同乳腺癌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因素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MMP-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状况呈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无关(见表1)。

    2.3  HIF1α和MMP-2表达的相关性关系

    在HIF1α阳性表达组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56.4%(31/55);在HIF1α阴性表达组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50.9%(29/57),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决定乳腺癌患者预后最主要的因素是TNM的分期,其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尤为重要,因此寻找有效补充预后信息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显示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化密切相关,其中Ⅰ级、Ⅱ级、Ⅲ级的阳性率分别为16.7%、51.2%、64.1%(P<0.01),表明肿瘤分化越差HIF1α表达越高,HIF1α的表达在TNM分期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Ⅰ级35.7%、Ⅱ级45.2%、Ⅲ级64.7%、Ⅳ级73.7%),P<0.05。本研究还发现HIF1α表达与腋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腋淋巴结未转移者阳性率为23.5%,转移1~3枚者为52.4%,超过3个以上者为63.9%,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MMP-2表达表明在乳腺癌分级上Ⅰ、Ⅱ、Ⅲ级阳性率分别为50.0%、52.2%、59.0%,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TNM分期上Ⅰ、Ⅱ、Ⅲ、Ⅳ分别阳性表达率为28.6%、45.2%、61.8%、73.7%(P<0.01); 与腋淋巴结转移因素相关,未转移者阳性率为29.4%,转移1~3枚者为61.9%,超过3个以上者为61.1%(P<0.01),说明MMP-2与肿瘤的分级、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分期及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在HIF1α阳性表达组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56.4%(31/55),在HIF1α表达阴性组中MMP-2的阳性率为50.9%(29/57),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试剂的阳性表达都集中表表1  112例乳腺癌HIF1α和MM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明乳腺癌临床分期越差,淋巴结转移越多,阳性率越高,患者转移越早预后越差。早期乳腺癌术后者,联合运用上述两种检查指标可以为判断术后临床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
  [1]Semenza G L,Agani F,Booth G,et al.Structural analysis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J].Kidney Int,1997,51:553

[2]Zucker S,Hymowitz M,Rollo EE, et al.TuMorigenic potential of extracellu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oucer[J].Am J Pathol,2001,158(6):1921-1928

[3]Fromowttz F B,Viola M V,Chao S, et al. Res p21 expression in the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J].Human Pathol,1987,18(12):1268

[4]Archer S G,Eliopoulos A,Spandidos, et al.Expression of ras p21,Cerbb 2,P53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nd response to first time hormonal the rapy[J]. Br J Cancer, 1995,72(5):1259-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