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升胃降、肝木疏泄论治脂肪肝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春光 时间:2010-07-12

【摘要】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以往脂肪肝的多从方药上进行探讨,忽略了对其本质的中医研究。从中医基础理论“脾升胃降、肝木疏泄”入手,探求脂肪肝的临床治疗,着重从脾升之不足与胃降之有余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阐述脾升胃降在脂肪肝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脂肪肝 脾升胃降 肝木疏泄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而其中又以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为常见,主要由于嗜酒嗜食肥甘厚味,脾被湿困,痰湿内生,阻滞气机,痰阻血瘀,结于胁下而为痞块。脾胃主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输布,而脾升胃降则是脾胃协调升清降浊的过程。“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失其升降,肝木失其疏泄,清浊不分,痰湿壅盛贯彻其全过程,因此,临证时须察脾升、胃降之不足与有余。权衡二者何主何从,辨证施以方药,以复其升降润燥,运化水谷、分别清浊之功,乃是脂肪肝治疗的着眼点。

  1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的生理特点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恶湿,宜升宜燥;胃恶燥,宜降宜润,其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脾胃相互协调,一升一降,为一身升降之气的枢纽。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脂质是水谷精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化输布也离不开脾胃。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脾胃与脂质代谢关系极为密切,它参与脂质代谢中包括消化、吸收、合成、转运、代谢、分解、清除、排泄的全过程,这与脾升胃降消化饮食主要是脾胃协调升清降浊的过程相一致[1]。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其疏泄功能表现为调畅气机,既包括对生命活动所需要物质的合成供给,又包括对多余物质和有毒物质的分解、排泄,以保持机体旺盛的活力。胆与肝相表里,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胆汁),胆汁乳化脂肪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胆汁的排泄又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所掌控和调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脾胃的运化功能则健旺,反之,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亦将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此即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成其疏泄之用。

  2  脾升胃降,肝木疏泄失调的病理变化

  “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内生也”[2]饮食失节,过食肥甘,起居失宜,则脾胃运化失调,升降失职,以致脾胃功能失于动态平衡,湿停中焦,久郁化热,变生痰浊,招致土壅木郁,气机阻遏,进而影响肝的疏泄和脾胃的升降。肝病可以传脾,实则是脾病也可以及肝。《和剂局方》云:“念虑气结,饥饱劳逸,气失升降,则使阴阳不和,三焦壅滞。”[3]《脾胃论:脾胃门》亦云:“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乱于胸中,使周身气血逆行而乱。”[4]在脂肪肝的形成与过程中,发病原因、病理,体征与症状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疾病的发展不断转化,相互影响。体征、症状由轻转重、性质由实转虚、或虚实挟杂,致使病情结局逐步复杂化。但其根本不离脾胃升降失调,肝木失其疏泄。

  3  典型病例

  病案:患者,男,36岁,商人,2005年5月初诊。5年前开始发胖,3年来血酯偏高,肝功能时有异常,HBsAg(-),B超示脂肪肝。平素喜食肥甘,形体肥胖、便溏、腰腿酸软。常服用降酯、护肝之品,效果不佳。刻下:精神疲惫,时有晕眩,便溏,3~4次/日,便不爽,嗜睡、腰腿酸软乏力,体重指数(BMI):30,肝功能ALT:127u/L、AST:95u/L、r?GT88u/L,血酯HG:7?62umol/L、TG:10?42umol/L。B超示:脂肪肝。西医诊断:脂肪肝。舌质淡,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脾不升清,运化失司,清浊不分,痰湿内生,困阻脾胃。治以升清降浊,温化痰湿,方药:白豆蔻10g后下,杏仁6g,炒薏苡仁30g,厚朴15g,苍术25g,炒白术15g,茯苓20g,泽泻20g,荷叶15g,藿香15g,佩兰15g,郁金15g,焦山楂30g,水煎服日1剂,半月为1疗程,并加服易善复;维生素E辅助。嘱其清淡、低脂,低糖饮食,加强运动。连服2疗程,自觉体轻,便实,体重陡降6kg,肝功能基本正常,TG5?6umol/L。药已中的,上方加减再进4疗程,肝功能正常,TG2?28umol/L。病势已去,停用西药,巩固治疗2疗程,自觉精力充沛,各项化验指标已正常。

  4  讨论

  无论是酒精性脂肪肝,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发病过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湿、热、痰、瘀更替出现的时机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体征轻重各有差异,但始终不离脾胃的升降失常。且以胃降之太过在脾升之不足之前;胆失疏泄在肝气郁滞之后;肝脾不和在脾不升清,清浊不分之前。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餮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也正如《圣济总录》云:“中焦者,胃脘也,……荣卫滞涩,清浊不分,而生诸病矣”。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由此可见,脂肪肝其本在脾胃,其标在肝胆。《医学衷中参西录》明确指出:“欲治肝者,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因此,顾护脾胃是根本,脾升胃降,疏利肝胆乃为治疗脂肪肝的根本大法。临证之时,胃降之太过者,多伴见湿热,何者,胃为腑,属阳;脾升之不足者,多伴见寒湿,脾为脏,属阴,同气相召也。肝郁者多肝脾不和,脾虚无力升清;胆郁者多火炼津液而为痰,胃多失于下降,不可不察。综上所述,脂肪肝的治疗,应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整体施治,有常法却无定方,必须时刻抓住脾升胃降这一要点,在治疗中突出脾胃的升清降浊之功,用药灵活多变,才是脂肪肝治疗的根本。

【】
    [1] 吴大真主编.名中医脂肪肝治疗绝技[M].北京:技术书文献出版社,2005:19.

  [2] 任应秋主编.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