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治疗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莹翠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小儿 多动症 中医病机

    小儿多动症(ADHD)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常见于4~7岁儿童。国外资料报道在儿童中患病率为5%~10%,国内报道在小学生中患病率为1%~10%,男孩患病率较女孩高,早产儿患此病较多[1]。粗略估计,我国学龄儿童患病人数在50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临床表现为多动不宁,注意力涣散,学习困难,好冲动等。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末明了,一般认为本症系由于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家庭、社会问题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因此本病在治疗方面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还应注意心理方面的治疗。从方法上应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感觉统和训练等。在治疗方面小儿多动症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宜中西合用,标本兼治,尤其要辅助以环境、心理、食物、运动等综合手段。现将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现状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肝、脾、肾。因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五脏功能的失调,必然影响人的情志活动,使其失常。《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若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可致心神失守而情绪多变,注意力不集中;肾精不足,髓海不充则脑失精明而不聪;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可有多动,易激动;脾虚失养则静谧不足,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健忘,脾虚肝旺,又加重多动与冲动之证。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阴主静、阳主动,人体阴阳平衡,才能动静协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正常有赖于人体阴阳平衡,而人的行为变化,导致阴阳失调,则产生阴失内守,阳躁于外的种种情志,动作失常的病变。本症辨证以虚为主,但也可有痰浊、湿热、瘀血等兼证出现,五脏之中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刘小凡[2]认为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协同作用造成的一种综合征。如微量元素失衡,维生素中毒,父母早婚早育,小儿发育成熟过快,家庭环境因素,如父母吵架、分居、离婚或情况拮据,经常打骂孩子,老师、同学的歧视等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2  心理治疗

    2.1  干预[3]    教育在本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在教育中应针对儿童在气质、性格及其智力等方面点因材施教,在作业布置、课后辅导、课外活动以及课堂提问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安排。由于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应该用鼓励的方式,不嘲笑,不歧视,不责骂,不体罚,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和进步。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创造良好的学习怀境,根据小儿的爱好跟特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发挥其正常才能。

    2.2  家庭咨询[3]    家庭对于该病的全面了解是治疗的关键。要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到,多动症不是儿童的天性,而是一种心理障碍,也不是儿童的故意行为,而是一种没有能力自我控制的病态表现。多动症是可以用药物等综合疗法治愈的疾病。在确诊之后,应去除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父母应与小孩多交流,亲自参与小孩的活动,使小孩动静结合,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减少多动改善注意力有帮助。同时要加强管理,及时疏导,防止破坏性及危险性行为发生。

    3  药物治疗

    3.1  中医药治疗  ADHD在中医可归入“脏躁”“躁动”“失聪”“健忘”在临床的分型有不同的争议。姜润林[4]将儿童多动症辨证分为以下2型:肾虚肝亢型:治以滋肾平肝,宁神益智,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神、女贞子、菟丝子、白芍药、白疾藜、生牡蛎、龙齿、远志、菖蒲);脾虚肝旺型:治以补脾平肝,养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鹿茸豆、薏苡仁、白芍药、白蒺藜、龙齿、酸枣仁、远志、菖蒲),共治疗60例,总有效率90%。赵承爱[5]把小儿多动症辨证分为3型:心脾两虚型:治宜益气养心,方用归脾汤或养心汤(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心肾两虚型:治疗宜温肾养心,方用肾气丸或右归丸(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鹿角、何首乌、仙灵脾、茯神);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养阴,方用逍遥散合地黄汤、生脉散加减(当归、白芍药、柴胡、生地黄、党参、麦冬、玄参、五味子、太子参、玉竹),共治疗20例取得良好疗效。郭华明[6]辨证分为4型,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心肾不足,脾失健运型:方用造车丸加减;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型:方用归脾丸加减;肝火上炎,灼伤心阴型:方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加减共治疗43例患儿,总有效率88%。李少川、李宝珍[7]二位老中医认为ADHD病机关键在痰热动风,李少川认为本病中合并心脾两虚或见虚火上炎。治疗当豁痰镇惊,熄风(方用铁落饮加减)、养心安神益胃缓中(方用甘麦大枣汤)、滋阴清热补心安神(方用补心丸加味)。李宝珍也强调豁痰镇惊熄风为其常法,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辨证施治,同时结合心理指导,给患儿一温馨的环境,使之由多动向自制转化[8]。心脾两虚,或虚火上炎证型。治疗豁痰镇惊熄风(方用铁落饮加减)养心安神益胃缓中(方用甘麦大枣汤)、滋阴清热补心安神(方用补心丸加味)。

    3.2  中成药  汪受传[9]将小儿缺陷性多动证分为3型,即肝肾阴虚、心脾两虚、痰火内扰。在治疗方面汪老用静灵口服液,枸菊地黄丸,每服10ml,1日2次治疗肝肾阴虚型;用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每服3-5g,1日2-3次治疗心脾两虚型;知柏地黄丸:每服3-5g,1日2-3次,治疗肝肾阴虚兼虚火上炎。王晋新[10]以珍珠母、牡蛎、枸杞子、山茱萸、夜交藤等制成调神益智颗粒,每次10-15g,1日3次口服,7d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共治疗该病患儿60例,并以口服利他林对照,结果痊愈24例,好转3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0%。

    4  外治法

    许培斌、樊永风[11]将儿童多动证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在治疗方面侧重于针灸、推拿的治疗,取穴主要以内关、太冲、大椎、曲池、肾俞为主。常用耳穴压丸的穴位有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决骨、肾上腺、脑点、胰胆、皮质下、交感、肝、神门。代美英[12]用推法、拿法、运法、揉法、按法、摩法、颤法、及拍法治疗33例,痊愈30例,有效2例。王仲易[13]用针灸治疗小儿多动症选穴:百会、四神聪、哑门、大椎、心俞、通里、照海。操作方法:进针要稳、准、轻、浅、快,即持针要稳,刺穴要准,手法要轻,进针要浅而快,力求无痛;针不可提插捻转。隔日治疗1次,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30例有效率为60%。

    5  感觉统后训练[3]

    感觉统后训练是由美国得爱尔丝创立,运用儿童多动证和儿童学习站改得治疗,该疗法主要运用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根据报道和观察对于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有一定疗效。

    6  结语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前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也没有理想的药物[14]。临床上一般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剂及抗癫痫剂,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复发率高,不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因此在治疗方面并不是简单的中西药治疗,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严格诊断的基础上使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从心理方面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经研究表明,小儿多动症患者中铅含量普遍高,同时常伴有脏腑虚弱,在饮食方面,宜多食健脾补肾的平性食物,食海带、金针菜、胡萝卜等对高铅有排泄作用的食物,还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水果及新鲜蔬菜,避免食用有兴奋性和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目前也有不少学者利用EEG生物反馈方法治疗ADHD,其长期疗效满意[15]。

【】
  [1]袁成文.儿科治疗学[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516.

[2]刘小凡.中医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

[3]李文益,陈述枚.儿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0-426.

[4]姜润林.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动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8):63-64.

[5]赵承爱.辨证治疗小儿多动症20例[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3):190-191.

[6]郭华明.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性障碍43例[J]新中医,1999,31(12):28.

[7]肖达民.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1-645.

[8]李宝珍.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多动综合症26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5,(1):25.

[9]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4-137.

[10]王晋新.调神益智颗粒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6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1):20-21.

[11]许培斌,樊永风.儿科疾病外治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04-206.

[12]代美英.推拿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6,(1):39.

[13]王仲易,李 敏.杨金玲.针药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6):78-79.

[14]刘 丽,李文丽.针刺加耳穴治疗多动症4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7):466-467.

[15]吴希如,李万镇.临床儿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