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山茶抗炎及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清络法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用中药补肾清络法治疗;对照组20例,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进步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5.0%,优于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的20.0%与80.0%(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补肾清络方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方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补肾清络法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运用补肾清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40.3±15.2)岁,病程2~19年,平均(8.1±3.1)年,X线病情分级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10例;对照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39.4±13.6)岁,病程在1~18年,平均(7.3±4.1)年,X线病情分级Ⅰ级2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X线检查分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定的分类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h(每天),病程至少6周;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有皮下结节;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或变形强直,触之觉热,低热口干,小溲色黄,舌红苔薄或薄黄腻或少苔,脉细滑数或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类风关活动期患者列为观察对象;年龄在18~65岁者。
排除标准:儿童、孕妇及65岁以上的老人;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正在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药物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分级Ⅵ者。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与补肾清络方治疗,方药有生地、桑寄生、青风藤、?莶草、赤芍、虎杖、生薏仁、络石藤、露蜂房、全蝎、桑枝等,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与雷公藤多甙片,每次10-20mg,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
2.2 观察项目 症状体征: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双手握力、疼痛10cm水平视力对照表(VAS)测试(症状体征分级与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2])。实验室检查: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治疗前后计量指标改变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检验、秩和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改善。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3例(15.0%),进步7例(35.0%),有效9例(45.0%)无效1例(5.0%),显效进步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0例,进步4例(20.0%),有效12例(60.0%)无效4例(20.0%),显效进步率为20.0%,总有效率为80.0%,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 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 如表1所示,两组治疗后10cm疼痛标尺、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在下降幅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3.4 治疗前后ESR、CRP、RF、Ig的变化 由表2可知,治疗组用药后ESR、CRP、RF滴度、IgG、IgA、IgM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ESR、RF、IgG、IgA有明显降低(P<0.01或P<0.05),CRP、IgM未见明显变化(P>0.05)。
3.5 安全性观察 患者服药后,治疗组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的变化表2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RF、Ig的变化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而对照组中不良反应较多,有9例病人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4例女性病人出现闭经,有2例病人用药后ALT轻度升高,有1例患者出现WBC减少,提示治疗组在安全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难治性疾病,本病如不给予适当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最后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及预防措施。导师周学平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阴虚络热证”是类风关的常见证型[3],我们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肾清络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肾清络方主要由生地、桑寄生、青风藤、?莶草、赤芍、虎杖、生薏仁、络石藤、露蜂房、全蝎、桑枝等药物组成,其中生地滋阴清热、补益肝肾、通利血脉、除痹止痛,《神农本草经》谓其能“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本草正义》谓“地黄散瘀是其特长”,药理研究表明:生地能调节抑制性T细胞功能,抑制自身抗体形成,大剂量应用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副作用[4];青风藤《本草汇言》称能“散风寒湿痹、舒筋活血、正骨利髓”,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兴奋细胞免疫,纠正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恢复正常的体液免疫[5],两药配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共为君药。桑寄生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本草药性备要》称其能“消热、滋补、追风”;?莶草性味苦寒,《本草正》谓其“善逐风湿诸毒”,动物实验表明,莶草醇提物可减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炎症等病理反应,增强T细胞的增殖功能,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抑制白细胞介素?1的活性,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病理反应而达到抗风湿作用[6],两药合而为臣,以助君药之效。露蜂房《本草汇言》称其能“治风痹肿痛、历节风痛、痛如虎咬”;全蝎《玉楸药解》能“穿筋透骨、逐湿除风”;生苡仁利水渗湿除痹;虎杖清热利湿、活血定痛;赤芍清热凉血,桑枝祛风通络,共为佐药。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为使药。全方配伍,清补结合,标本兼顾,共奏补肾养阴、清络通痹之功。
补肾清络方临床显效进步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5.0%,优于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的20.0%与8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补肾清络方能明显降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及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缩短晨僵时间,增加双手握力,在减轻或消除患者症状、体征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的分析也表明,补肾清络方能明显降低患者类风湿因子的滴度、血沉、CRP、免疫球蛋白,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患者服用清络通痹方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未出现异常。提示补肾清络方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1]叶任高主编.内(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00-901.
[2]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3]周学平,等.类风湿关节炎阴虚络热证辨治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53-56.
[4]李兰青.地黄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1994;16(9):47.
[5]王本祥主编.现代中药药[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6.
[6]钱瑞琴,等.莶草活性部位抗风湿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中西结合杂志,2000;20(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