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现代治疗手段研究近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郝梓旭,王中男 时间:2010-07-12

【摘要】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手段。收集近几年来中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手段和临床试验研究等相关资料,其疗效并提出问题,旨在探讨该病、有效、规范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手段;综述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以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常见病。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为心悸、怔忡、胸痹、温病范畴。流行病学资料表明,VMC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至今对此病的诊断标准国际上尚未统一。目前本病的治疗和研究引起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相关就VMC的治疗概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病因病机 多数医家提出正气不足,邪毒侵心是发病的关键,强调正气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情志、疲劳、外感等为发病的诱因。而正气不足是以心肺两脏为主,并涉及脾、肝、肾等脏器失调,而形成邪毒内淫于心、心脾两虚、气阴两虚、心肾阴虚、湿热阻滞、气滞血瘀等证型。可见,医学认为VMC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观点与中医邪毒侵心之说是大致相符的,只是中医更强调身体因素对发病与否的重要影响及发病后期对全身脏腑的累及,这一点为中医治疗VMC开拓了思路,即心病治心又不专注于心,调整脏腑以利于心。

  1.2 辨证论治

    1.2.1 分型论治 各医家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和疾病的转变分型论治,分型多体现了VMC的发病特点,即邪毒内侵和正气虚损这两方面。王振涛等[1] 从痰湿论治分两型,湿热瘀郁阻心脉证,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定惊;痰热瘀阻心脉证,治以清热化痰法。

    1.2.2 分期论治 现代医学研究根据VMC的主要发病机理,将其分为3个时期,而在传统医学辨证治 疗的过程中,许多临床医家也提出了分期治疗的主张。韩丽华等[2] 将本病分为3期,并根据各期常见临床症候给与药物加减:急性期以实邪为主,实邪主要为温热病毒,故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兼顾滋养心阴为大法,多选银翘散、清营汤等方,取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贯众、赤芍、竹叶、石膏等;慢性期以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主,故治疗上多选益气养阴药物而不主张用大苦大寒之品。益气养阴药多选黄芪、太子参、党参、黄精、沙参、麦冬等;恢复期机体气弱阳虚,应温阳补气,方用炙甘草汤加黄芪、丹参等。

   2 西医治疗

    2.1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疾病的早期,因为在VMC的急性期,病毒在心肌内大量复制,并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此时运用抗病毒药物对疾病预后有一定意义。目前国外有研究用WIN54954(一种新型的能阻止病毒脱衣壳和穿入细胞的抗病毒药)对患有VMC的小鼠模型进行治疗,经实验表明在小鼠感染VMC3 早期使用,可提高心肌炎小鼠的生存率,使心肌细胞的凋亡减少,控制心肌损伤范围,但仍未见到相关的临床报道 [3] 。

    2.2 干扰素治疗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IFN-β和CVB 3 H3 感染细胞联合培养,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减少病毒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有人对临床22名左心室功能障碍并经PCR检测证实心肌存在肠道病毒和腺病毒基因的患者进行24周的IFN-β皮下注射治疗,研究证明IFN-β对心肌存在肠道病毒和腺病毒持续感染的患者以及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是安全的,并且能有效清除病毒,改善左心室功能[4] 。

  2.3 免疫调节 免疫球蛋白作为免疫调节和免疫增强剂具有改善免疫功能状态,调节细胞因子的活性,激活补体及促进细胞吞噬等功能,可促使炎症较快恢复,同时它对病毒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的临床体征、心肌酶、心电图的恢复均较对照组快,治疗天数明显缩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 。

    2.4 基因 Cull等证实了局部接种IFN-DNA能防止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并进一步研究IFN的7种亚型(IFNA1 、A2 、A 4 、A 5 、A6 、A9 、B)的DNA接种对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系统感染和心肌炎的作用,证实IFN转基因表达改变MCMV感染的病毒滴度。其中IFNA 6 、A9 、B能抑制急性心肌炎,而IFNA 6 能减轻慢性心肌炎的炎症[6]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樊小平等[7] 人将VMC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给药选择胰岛素、氯化钾、硫酸镁、ATP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E胶囊、辅酶Q等,同时予以吸氧,绝对卧床休息,对症治疗,伴心律失常者加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

    滕世秀等[8] 将VMC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辅酶Q10治疗观察4周,并与20例常规治疗患儿对照。结果治疗组总用效率86.4%明显优于对照组65.0%(P<0.05)。

    张雪平等[9] 将VMC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6例,治疗予以养心汤加减。方药组成:党参、麦冬、黄芪、茯苓、酸枣仁、丹参、五味子、川芎、远志、当归、炙甘草。心悸心虚胆怯加琥珀;气虚乏力加重黄芪用量;行寒肢冷加桂枝,小便不利、浮肿加泽泻、白术;面紫唇青,胸闷胸痛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瓜蒌;脾虚纳差加麦芽、白术。痰浊中阻者加石菖蒲、陈皮、半夏。对照组予静点极化液,口服辅酶Q10胶囊、肌甘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西医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袁兵等[10] 人将VMC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方药,药方选用黄芪、北沙参、麦冬、玉竹、五味子、大青叶、丹参、炒山药等。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等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 组64.9%。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恢复正常 比较有明显差异。

  4 展望

    4.1 辨证分型、诊疗标准不统一 在大多数临床研究中存在着分型标准的不统一,虽然多从邪热和正虚分型,但对如何分别侧重,何时出现阴阳消长变化,并没有客观和统一的认识。

    4.2 中药机理研究不深入 近年来,对于中药药理的研究也在不断,临床常用治疗VMC主要多从抗病毒、心肌保护、免疫调节这3个方面来研究其作用机理,取得了一些进展,尽管通过药理研究对治疗VMC的中药药物作用机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目前研究还仅限于单味药和简单的药物组合的研究,对于中药复方的研究尚缺乏系统的实验研究报道,这也为以后的实验研究的深入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辨证从宏观到微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尽早制定出适用于中西医结合的统一辨证分型体系,制定合理全面的疗效标准,发展多种剂型,逐渐形成系列的、固定的方药剂型,使中西药在治疗VMC方面实施量化管理,进一步稳定和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

【】
  [1]王振涛,朱明峰,李海波,从痰湿论治病毒性心肌炎[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491.

[2]韩丽华,尚东丽,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河 南中医,2003,23(1):67-69.

[3]Kyto V,SarasteA,FohlmanJ,et al.Cardiomyocyte apoptosis after antiviral WIN54954treatment inmurine coxsackie virus B 3 myo-carditis[J].ScandCardiovascJ,2002,36(3):187.

[4]Kuhl U,Pauschinger M,Schwimmbeck PL,et al.Interferon-beta treatment eliminates cardiotropic viruses and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persistence of viral ge-nomes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Circulation,2003,107(22):2793.

[5]戴上康,静脉注射液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 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18(3):295.

[6]Cull VS.Bartlett EJ.James CM.Type linterferon gene therapy pro-tects against cytomegalovirus-induced myocarditis[J].mmunolo-gy,2002,106(3):428.

[7]樊小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吉林 中医药杂志,2006,22(5):160.

[8]滕世秀,复方丹参注射液、辅酶Q10治疗病毒相心肌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1):264-400.

[9]张雪平,张晓亚.养心汤配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J].陕西中医,2006,27(2):467.

[10]袁 兵.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