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的检测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L(sFasL)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54例乳腺癌患者,20例乳腺良性病变者,1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中sFas、sFasL的含量,分析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两对照组,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均<0.05),sFas、sFasL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两对照组血清sFas、sFas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Fas、sFasL可能与乳腺癌的免疫逃逸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关键词】 乳腺癌 可溶性Fas 可溶性FasL 免疫逃逸
0 引言
可溶性Fas(sFas)与Fas(CD95)的区别在于跨膜区的丢失,系“交替拼接转录翻译”所致,sFas通过中和它的配体FasL而抑制Fas介导的凋亡。多种实体瘤,包括乳腺癌在内循环sFas水平显著升高[1,2]。可溶性FasL(sFasL)作为细胞膜表面FasL的可溶性形式,已发现在结肠癌患者的循环血中显著升高[3],但它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它们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治疗对它们的影响作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54例乳腺癌患者为2003年10月~2004年4月我科及武汉大学中南肿瘤科的部分住院病人,年龄35~78岁,平均51.3岁,<50岁23例,≥50岁31例,绝经前17例,绝经后31例,肿瘤直径≤2.0cm 13例,2.1~5.0cm 28例,>5.0cm 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23例,阴性25例,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26例,Ⅲ期7例,Ⅳ期9例(3例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新辅助化疗后行了根治术),浸润性导管癌35例,其他类型13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受体表达:ER(+)21例,ER(?)27例,PR(+)19例,PR(?)29例,HER?2(+)31例,HER?2(?)17例。6例未手术的Ⅳ期患者只统计年龄这一临床参数。乳腺良性病变者20例,年龄28~70岁,平均44.4岁,病理类型为乳腺纤维腺瘤或乳腺囊性增生症。正常健康志愿者18例,年龄36~63岁,平均50.7岁。
1.2 治疗分组
手术组为入院后即行手术,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者;化疗组包括行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者,新辅助化疗未缓解者除外;综合治疗组为手术加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者。
1.3 方法
1.3.1 标本采集及处理
取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间隔≥2周期的连续化疗前;综合治疗前后(均于治疗实施前);乳腺良性病变术前;正常健康志愿者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各3ml,4 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置-70℃冰箱保存待测。溶血标本予以剔除。
1.3.2 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化疗方案采用CMF或CEF方案,28天为一周期。综合治疗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加至少一个周期的化疗。
1.3.3 实验检测方法
成批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Fas、sFasL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验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分析仪器为上海雷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Multiskan MK 3板式酶标仪。
1.3.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健康志愿者,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乳腺良性病变与正常健康志愿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组与两对照组血清sFas、sFasL水平的比较(略)
b vs a,P>0.05; c vs a、c vs b,P<0.05,d vs a、d vs b、d vs c, P<0.05
2.2 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手术前后,化疗前后,综合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乳腺癌临床治疗前后血清sFas、sFasL水平的比较(略)
各组治疗前后P均<0.05
2.3 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与年龄、月经、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类型及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FasL、Fas作为细胞表面一对配受体的膜抗原,在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及肿瘤细胞均有表达,FasL与Fas结合后触发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而致细胞凋亡以维持机体的自稳态。细胞恶性化是机体自稳态破坏的结果。
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的机制之一可能是产生sFas与免疫活性细胞表面的FasL相结合,同时瘤细胞表面Fas抗原明显减少,抵制FasL对其诱导的凋亡。已有研究表明循环sFas水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在健康人群中,男性血清sFas浓度高于女性,sFas水平随年龄增加,女性原发性及复发性乳腺癌病人血清sFas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sFas者较低sFas者在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的预后上更差,在复发性乳腺癌病人中,存在肝转移者较其他部位转移者sFas水平更高[1]。Sheen?Chen 等[2]亦发现,乳腺癌病人与乳腺良性肿瘤对照组的循环sFas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50岁和有更高的TNM分期的病人血清sFas水平更高。本研究也发现乳腺癌组血清sFas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对照组,乳腺癌Ⅲ+Ⅳ期者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0.05),年龄≥50岁、未绝经、肿瘤直径>2.0cm、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者血清的sFas水平更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Fas是否可作为评价乳腺癌疗效的肿瘤标志物鲜有报道。胡奇志等[4]报道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术后明显低于术前。我们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经有效后显著下降,认为它在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和宿主免疫反应起了一定的作用,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及评价其疗效的一项新的肿瘤标志物。
乳腺癌细胞高表达FasL,胞膜Fas的表达可能因转向表达sFas而明显减少,通过FasL?Fas途径反而介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而致免疫逃逸。CD95L mRNA水平与乳腺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在腺瘤低表达,随着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的增高而成倍增加,与表达CD95L的乳腺癌细胞临近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和基质细胞经历凋亡[5]。sFasL认为是由基质金属蛋白酶水解FasL胞外段产生的膜抗原,分子量为26kDa,不仅能与膜受体Fas结合,也同样具有跨膜型FasL的生物学活性。乳腺癌细胞表达的CD95L自胞膜剪切进入培养的上清液,上清液来源的sFasL能诱导Jurkat T细胞凋亡[6],说明sFasL作为一种游离的有功能的免疫反攻因子在乳腺癌细胞导致机体免疫活性细胞的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L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及正常健康志愿者,且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经有效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认为它亦在肿瘤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样可作为一项新的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用来辅助诊断乳腺癌和评价其疗效。FasL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阳性及更大的肿瘤直径显著相关[7],而我们发现患者血清中sFasL虽与这两项病理参数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 在临床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下降幅度的作用上,综合治疗大于手术、化疗,这也说明了综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
【】
[1] Ueno T, Toi M, Tominaga T. Circulating soluble Fas concentra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Clin Cancer Res, 1999,5(11):3529?3533.
[2] Sheen?Chen SM, Chen HS, Eng HL,et al. Circulating soluble Fa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 World J Surg,2003,27(1):10?13.
[3] Song E, Chen J, Ouyang N,et al. Soluble Fas ligand released by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s induces host lymphocyte apoptosis: an active mode of immune evasion in colon cancer[J]. Br J Cancer,2001,85(7):1047?1054.
[4] 胡奇志,方万强,吴瑞景,等.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的检测及其术后变化的临床意义[J].四川肿瘤防治,2003,16(2):71?73.
[5] Muschen M, Moers C, Warskulat U,et al. CD95 ligand expression in dedifferentiated breast cancer[J]. Pathol, 1999,189(3):378?386.
[6] Muschen M, Moers C, Warskulat U,et al. CD95 ligand expression as a mechanism of immune escape in breast cancer[J].Immunology,2000,99 (1): 69?77.
[7] Mottolese M, Buglioni S, Bracalenti C,et al. Prognostic relevance of altered Fas (CD95)?system in human breast cancer[J].Int J Cancer, 2000,89(2): 127?132.